汕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汕头市统计局

“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建设成果在巩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至年底,市区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显示装置3个,烟尘控制区5个。改造和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1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1%。建成区绿化面积3214公顷,绿化覆盖率32.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71.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健发展,运输综合能力增强。

邮电通信业务进一步增长。全市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33.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11.75万门,接入网设备容量39.69万门,增长28.6%。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15.71万户,拥有长途电话电路总数8.53万路,增长16.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总数118.61万部、移动电话(不含储值卡)151.47万户。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56.30部,其中市区107.50部。市区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66.90部,比上年增加19.64部。电信新兴业务市场不断扩大,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不含储值卡)45726户,增长0.7%。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5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城市零售额155.39亿元,增长10.6%。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85.14亿元,增长1.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5.96亿元,增长8.3%;餐饮业零售额30.26亿元,增长10.0%。居民消费层次提高,时尚家具、汽车、电脑、背投彩电、手机、数码相机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市形成比较完善销售网络,去年,城乡集贸市场223个,集市贸易成交额82.7亿元,下降10.5%。

批发贸易销售降幅收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397.3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批发企业下降9.4%,零售企业增长8.3%。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我市对外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8.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进口总额13.20亿美元,下降5.0%;出口总额15.69亿美元,增长17.0%。其中一般贸易出口9.28亿美元,增长34.6%,近、远洋贸易出口增长26.4%,占全部出口贸易的65.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出口大宗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增长20.3%、玩具增长20.7%和服装增长7.9%。

利用外资继续回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7%;新签协议(合同)109项,增长29.8%,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额1.98亿美元,增长53.4%。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37.2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增长5.5%。全市拥有涉外宾馆(酒店)49家、旅行社48家,星级宾馆(酒店)39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3.01万人次,增长8.3%,其中港澳台及国外游客17.62万人次。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形势平稳,各项存贷款同步增长。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8.20亿元,比年初增加90.04亿元,增长16.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92亿元,增加11.92亿元,增长10.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0.50亿元,增加75.25亿元,增长19.0%。各项贷款余额419.20亿元,比年初增加33.92亿元,增长8.8%。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31.33亿元,增加7.83亿元。全年货币净投放12.66亿元,增长24.6%。

保险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保险投资意识增强,保险业务大幅增长。全年保费收入8.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0亿元,增长10.7%;各类人寿保险收入6.17亿元,增长48.2%。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33亿元,下降11.0%。其中财产险给付赔偿金额1.16亿元,下降14.9%;人身险给付赔偿金额0.17亿元,增长30.7%。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有新进步,综合实力有所增强。2002年,继续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市获得科技成果70项,其中65项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有1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授权1132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50项,技术交易额1.28亿元。获国家、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5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88项。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进一步推进汕头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

全市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科研情报和文献机构共20个。高等院校办科研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合作继续增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扶持民营科研机构的发展,完善以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易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市场体系,抓好科技成果推广,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5项。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3720人、在校学生1226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19.4%。其中:汕头大学招生1861人、在校学生8540人,分别下降6.5%与增长12.1%。全市各类中等学校247所,在校学生29.23万人,下降10.4%。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0.31万人,下降43.6%;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01万人,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在校高中生5.56万人,增长18.7%;在校初中生21.80万人,下降11.7%;普通小学在校生68.25万人,增长5.3%。初、高中升学率分别为54.46%和75.54%。全市成人高等教育院校7所,在校学生1.4万人,增长40.0%;成人教育中专学校12所,在校学生0.5万人,下降27.5%。参加高等、中专自学考试3.98万人次。民办教育继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已有各类民办学校34所,增长25.9%。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活跃,社会现代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37个、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影剧院8个,县级以上群艺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电视台、电台2座,自办节目10套,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85%与98.88%。全市出版报纸8062万份,杂志发行量137万册,档案馆10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033卷(件)。

卫生系统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02个、床位771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8个,病床位7283张。卫生技术人员1.1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565人,注册护士3707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村镇共有卫生院45个、床位1350张,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2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84人。

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和省际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226.5枚,其中金牌120.5枚、银牌53枚。全民健身计划逐步引向深入,群体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2年相继举办了首届“体彩杯”中学生足球赛,隆重举行汕头市第三届体育节,期间近百万人次参加。继续举办“金刚”千人渡海活动以及喜迎十六大“金味”万人长跑活动等。《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市得到广泛贯彻实施,施行率、达标率和优秀率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