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1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3.0%。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继续向“二、三”产业并重、“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调整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5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081.2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908.96亿元,增长12.6%。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6∶40.68∶56.8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6.6%和52.6%。 财政收支:经济增长有效带动财政收支的增加。全年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502亿元,增长14.8%。其中,国税收入901.50亿元,增长16.1%;地税收入404.35亿元,增长13.9%。全年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371.26亿元,增长15.7%。其中,增值税81.61亿元,增长15.2%;营业税89.27亿元,增长12.5%;房产税20.02亿元,增长18.6%;企业所得税37.34亿元,增长14.3%;个人所得税19.80亿元,增长18.3%。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38.41亿元,增长7.4%。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7.54亿元,增长50.1%;城市维护费24.47亿元,增长20.7%;教育支出47.37亿元,增长4.5%。 价格:城市居民消费价格较为平稳,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升幅减缓(见附表一)。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4%。全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8%,比上年升幅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生活消费价格上升2.9%,生产消费价格上升9.8%。 生产领域价格升幅收窄。全年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7%。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升3.6%,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4%。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升7.9%。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原料类、钢材类购进价格分别上升9.6%、8.7%和8.0%。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8.4%。与上年比,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升幅分别回落0.4个和3.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幅持平。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5.33亿元,增长7.1%;新增固定资产605.01亿元,下降45.6%;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8.3%,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 基本建设投资是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08.23亿元,增长1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0%;更新改造投资175.68亿元,增长8.0%,占12.2%;房地产开发投资488.86亿元,增长2.5%,占33.8%,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市属单位(含区、县级市及其他)完成投资1214.02亿元,增长9.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4.0%;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231.31亿元,下降1.7%,占16.0%。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2亿元,下降5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21.70亿元,增长47.3%,其中工业投资336.95亿元,增长25.1%,工业技改投资82.63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22.21亿元,下降3.5%。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例为0.1∶29.2∶70.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24.61亿元,增长30.1%,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为48.0%。一批重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广州丰田整车、东风汽车发动机、东风汽车研发中心等汽车项目土建工程全面展开,广州丰田发动机一期30万台项目、广钢与日本JFE热镀锌板项目、广州石化炼油改造项目、中船南沙造船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对增强我市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广州中心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主要行业 农林牧渔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44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分别为113.23亿元、3.70亿元、46.08亿元、38.35亿元和19.08亿元。积极推进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工程,全年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比上年减少约10986吨和69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05.45万千瓦,下降16.4%。 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花卉种植面积15.08万亩,增长12.6%;花卉产值23.79亿元,增长34.3%;甘蔗种植面积6.8万亩,总产量51.7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20.3%,其中糖蔗产量增长60.8%。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恢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6.54万亩,增长1.5%。但受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51.73万吨,减少0.9%;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27.27万亩,减少1.1%;水果种植面积106.56万亩,减少6.9%;蔬菜和水果产量分别为348.89万吨和50.23万吨,分别减少4.9%和12.0%。林业生态效益显著,全市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916.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0%,林木绿化率42.2%,初步改变了广州绿地“北多南少,东西更少”的格局。畜牧业全面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15.03万头,增长10.8%;家禽出栏1.31亿只,增长2.2%。渔业生产稳中略升,鱼塘标准化整治初现成效。水产品总产量38.83万吨,增长1.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4.93万吨,增长11.4%。 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全年都市农业产供销总收入693亿元,增长11.5%。特色农业产值89.95亿元,高新技术农产品产值2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13.3%。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都市农业示范区20个。全年农业产业化产值40.85亿元,增长11.3%;农业产业化规模达18.5%。推动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城郊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变。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67.5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6.5%,增长14.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4%。 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70.02亿元,增长15.4%。其中,轻工业产值2813.86亿元,增长10.0%;重工业产值3956.16亿元,增长18.8%,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1.56∶58.44。全年新增工业总产值再次突破1000亿元,达1003.33亿元。市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962.74亿元,增长16.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131.17亿元,增长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