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高等教育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2003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比上年增加5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4.25万人,在校学生达到37.4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1.8%和25.3%。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0个,招收研究生1.09万人,在学研究生2.6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1.8%和28.8%。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2003年,全市拥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5所,在校学生23.03万人。成人中等学校60所,在校学生达5.20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出版机构18家。全市现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8%,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5%。全年发行各种新影片96部。全年出版各类杂志1.96亿册,报纸27.03亿份,图书2.98亿册。文艺创作和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2003年,广州市承办了“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和第五届全国老年合唱节,中国音乐界综合性专家大奖——“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新春音乐会和“魅力广州”大型元旦晚会展示了广州的风采和魅力。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从化广裕祠获200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公共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至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349个,比上年增加84个。医疗病床4.22万张,其中医院病床3.41万张,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4.2%。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7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2.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5.8%。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扎实开展。2003年,全年举办竞技体育比赛45次,承办中国—巴西足球对抗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总决赛等9项国际、国内体育大赛。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56万次,参加活动人数255.78万人次。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夺得世界冠军1个、亚洲冠军18个、全国冠军56个;打破2项全国纪录。社区体育建设成效明显,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全年进体育场馆活动人数达569万人次,服务收入达8135万元,体育彩票销售达9.45亿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发展加快。2003年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未包括城市维护费)达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城市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面积达6370万平方米,增长2.8%。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513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城市供电、供气能力不断增强。供电量达302.99亿千瓦•时,增长18.5%;煤气销售量达1.94亿立方米,增长16.8%。 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改善。200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4%,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1508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39公顷,新增公园12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十区口径)9.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十区口径)达34.2%,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84平方公里。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规定的良好水平,噪声污染持续9年下降。市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4个,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25个,覆盖率达79.0%。全市废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广东省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汽车尾气达标率达83.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725.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2.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5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5%。职工平均工资为28237元,增长10.4%。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03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130元,增长5.1%。12月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3727.33亿元,比年初增长19.0%。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促进了消费层次和结构的提升。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571元,增长8.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按原口径计算为36.8%,按新口径(人均消费性支出不包括居民自有房虚拟房租折算)计算为38.9%,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交通与通讯类支出1405元,增长18.5%;医疗保健类支出729元,增长23.0%;居住类支出1169元,增长19.1%;娱乐教育文化类支出1884元,增长7.6%。城市居民家庭对电脑、移动电话和汽车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扩大。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服务性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达33.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16元,比上年下降1.6%。主要原因是农村私人建房得到有效控制,农户建房减少,住房支出下降所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1806元,减少3.8%。人均医疗保健类支出244元、交通通讯类支出475元、文教娱乐类支出60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4%、31.0%和21.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上年末的15.67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17.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末的34.97平方米提高到本年末的36.01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