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广州市统计局

1993年,是广州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阔步前进,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国家关于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等一系列政策,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经济总量指标绝大多数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初步统计:199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72%、47.41%和46.8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490元,比上年增长2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广州市的中心城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1993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升幅较大,部分企业亏损问题较为突出;能源、交通运输等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新的一年里,全市人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继续加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农业

1993年广州市农业克服了自然灾害的影响,生产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市农业增加值41.00亿元,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50.79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7.30亿元,林业产值0.54亿元,畜牧业产值15.12亿元,渔业产值5.77亿元,农业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商品产值49.4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农业商品率由上年的78.04%提高到79%。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全市乡镇企业总收入318亿元,比上年增长51.89%乡镇企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59%。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有新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90.77万吨,虽比上年减少13.12%。但优质稻谷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七成以上,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糖蔗总产量117.73万吨,比上年减少49%。名优水果种植面积扩大,水果总产量32.91万吨。蔬菜产量169.66万吨,比上年增长14.19%,鲜蛋产量比上年增长6.90%,水产品产量增长16.65%,肉类总产量增长17.08%,三鸟出栏量增长32.41%,生猪出栏量增长6.19%,年末生猪存栏量达105.23万头。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1993年全市农业生产第一线资金投入有所增加,其中市财政拨款1.60亿元,比上年增长54.32%。全市冬修水利资金投入(含县、区、镇)有较大增长。至1993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16亿瓦,比上年增长10.29%,农业载重汽车1.83万辆,增长13.66%,农村用电量15.10亿千瓦小时,增长5.89%。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3年工业生产持续协调快速增长,产销两旺。全市工业增加值30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0%;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926.79亿元,增长30.44%;工业销售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905.53亿元,增长31.48%。在全部工业中,国有工业稳定增长,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0;集体所有制工业发展较快,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5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发展迅猛,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18%。大中型工业企业发挥了骨干作用,全市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16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55.46%。区、县(市)工业异军突起,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9.23%和85.36%。工业发展呈现了“一个主体,两翼齐飞”的格局。

轻、重工业大体同步增长。1993年全市轻工业增加值2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7%;重工业增加值89.39亿元,增长27.68%,轻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0.24%和29.76%。

外向型工业有新发展。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出口产品产值1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1.17%,全市“三资”企业工业增加值67.72亿元,比上年增长75.4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2.55%。

工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全市初步形成十大主要工业行业,批主要产品产量规模增长。其中摩托车增长98.10%,电梯增长65.76%,程控交换机增长351.70%,味精增长32.80%,水泥增长31.15%,钢琴增长30.75%,电池增长20.50%,标致汽车增长2.02%。年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由上年的92家增加到168家,实现利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由上年的86家增加到153家。

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产品质量稳步提高。1993年市属工业系统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02项,技术改造投资额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4%。市属工业系统重点考核的525种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7.65%。全年已鉴定成功的新产品446种,新花色品种9904种。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1993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3%,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4%,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工业资金利税率14.08%,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6.45%,工业增加值率29.24%,全员劳动生产率28171元(按增加值计算),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81次。全年产品销售收入849.14亿元,比上年增长36.17%,利税总额增长50.35%,亏损总额增长3.69%,产成品资金上升32.57%。

建筑业生产高速增长。1993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不含镇、村)484.50万平方米。建筑业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43995元,比上年增长35.05%,经济效益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3年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取得进展,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229.25亿元,增长50.77%,其中市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170.77亿元,增长76.80%。

在全市国有单位投资中,第产业投资1.2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69.4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58.47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0.56%、30.31%和69.13%。房地产开发业取得新发展,开发工作量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全年基础工业投资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8.72%;交通运输邮电投资38.19亿元,增长16.12%;教育投资4.67亿元,增长45.76%。

一批骨干项目建成投产。1993年全市在建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38亿元(其中市属20个项目共投资35.39亿元),占全市国有单位投资额的26.34%,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主要有:珠江发电厂一期工程和广州抽水蓄能发电站共120万千瓦;新增市内电话交换机24.5万门;五羊摩托车工程已形成10万辆生产能力;黄埔新沙港工程两个大型泊位投入使用;北环高速公路15公里建成通车;东风路改造工程交付使用;珠江隧道工程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