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5.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79.8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4%和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和6.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6.2%,农村为48.6%。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2349.34亿元,比上年增长 12.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350元,增长 9.2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590.0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587.61万平方米。 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72.3万人,比上年增长9.8 %。其中参保职工1728.8万人,增长10.5%;参保离退休人员243.5万人,增长5.3%。参加医疗保险1421.1万人,增长15.4%。其中参保职工1223.1万人,增长15.9%;参保退休人员198万人,增长9.8%。参加失业保险1213.9万人,增长7.4%。当年领取失业保险金31.5万人,比上年下降16.4%。参加工伤保险1868.2万人,增长16.4%;参加生育保险464.8万人,增长10.8%。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781.1亿元,增长23.5%;年末基金累计结余1505.9亿元,增长32.4%。 到2006年底,全省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172.70万人,其中城镇38.93万人,农村133.77万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8.39万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5.47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973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22个。全省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40.87亿元,筹集福利资金1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1.26亿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66218起,比上年下降19.5%;死亡9861人,受伤67957人,直接经济损失3.44亿元,分别下降13.6%、13.6%和25.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6171起,下降17.1%;死亡8828人,受伤67242人,直接经济损失1.33亿元,分别下降11.4%、13.3%和36.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5.90,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1.61。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9304万人,出生率11.78‰,死亡率4.49‰,自然增长率7.29‰。年末常住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50.7%,女性占49.3%; 0-14岁人口占20.5%,15-64岁人口占72.1%,65岁及以上人口占7.4%;城镇人口占63.0%,乡村人口占37.0%。 全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81421.5公顷,增加11206.3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70215.2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9432.5公顷,灾毁耕地1633.9公顷,生态退耕160.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实际占用耕地69260.3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9774.9公顷。 全省全年水资源总量21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368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2107.3毫米,比上年增加337.7毫米,比正常年份平均增加305.8毫米。全年人工增雨总量达12.5亿立方米。年末全省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4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9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458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96亿立方米,增长8.6%;工业用水133.8亿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农业用水228.2亿立方米,下降3.6%。全省人均用水量为495.2立方米。 全省省级水质监控断面中,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60.3%,满足Ⅳ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2.6%,满足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4.4%。近岸海域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为17.3%,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为67.3%,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为3.8%。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131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共计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7种,非金属矿产51种,水气矿产2种。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4处,其中金属矿产地8处,非金属矿产地5处,水气矿产地1处。 全年平均灰霾天气日数75天,比上年增加12天;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622小时,比上年增加16小时,比正常年份平均减少160小时。21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14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3602平方公里。建成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235个,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913平方公里。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99座,日处理污水能力725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47%。建成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9座,日处理垃圾能力2.81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 %。 全年洪涝和干旱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281.29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87.15千公顷。全年发现赤潮9次,累计面积1800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发生各类地质灾害8688起,直接经济损失7.07亿元。 全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迹地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26.61千公顷,其中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4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47.58千公顷。全省共有生态示范区375个,其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3个,总面积344.1万公顷。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0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总面积342.2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7个,地质遗迹保护区8个。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