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个加快”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8.7%,扭转了增速连续4年下降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4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8.11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97.64亿元,增长10.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15元,增长8.1%。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8.5:26.9:44.6调整为27.3:27.1:45.6。 市场物价持续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上涨0.1%,衣着类下降1.1%,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1%,医疗保健用品类下降2.7%,交通和通信工具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2%,居住上升1.1%。居民消费价格分城乡看,城镇上涨0.9%,农村下降0.5%。 职工工资稳定提高,但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为25.50万人,比年初减少1.6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9.73万人,减少1.26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68万人,减少0.80万人;其他类型单位从业人员3.09万人,增加0.38万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0.84亿元,增长9.0%,其中国有单位增长9.0%,集体单位下降7.7%,其他类型单位增长23.4%。年末各类企业下岗职工人数达6.60万人,比年初减少0.38万人。全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2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7%。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258户地方国有企业触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有168家,改制面达65%;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县市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开,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展了部门预算、集中会计核算制度、非税收入改革等试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正常发放,投融资体制、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各项改革也都平稳推进。 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经营与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投资1.40亿元,新建和续建15个城建项目。县城扩容提质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共有建制镇88个。全市城镇化水平达22.94%。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大打折扣;农民增收困难;招商引资难度增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28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48.99亿元,增长3.9%;林业总产值7.50亿元,下降1.3%;牧业总产值30.13亿元,增长4.3%;渔业总产值2.61亿元,增长11.9%。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76.99万吨,减少2.9%;油料10.81万吨,增长0.8%;水果总产量54.02万吨,增长7.3%;其中柑桔21.99万吨,增长6.8%;出栏肉猪312.01万头,增长0.83%;出栏牛14.94万头,增长7.56%;出栏羊54.56万只,减少3.9%;水产品产量3.11万吨,增长12.8%。全年造林面积13.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0.4%。 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化经营效果显现。种植业和养殖业调整进一步加大,粮油、柑桔、生猪、牛羊四大品改进展顺利;“一线一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工程进展较快,全年共投入1.4亿元资金,启动项目32个;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0.6千公顷,减少6.94千公顷,其中优质稻面积49.23千公顷,增加9.97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棉花、麻类、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2.75千公顷、0.09千公顷、8.60千公顷,增长1.5%、12.5%、18.5%。蔬菜和西瓜面积为61.03千公顷、10.46千公顷,分别增长13.9%和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31.70亿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76亿元,增长17.0%,其中国有工业41.16亿元,增长13.0%;集体工业9.3亿元,增长26.5%。工业产品产销率有所提高,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额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产销率为100%,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137.73万吨,增长7.2%;木材3.38万立万米,增长2.4%;塑料制品1.44万吨,增长23.1%;发电量80.79亿千瓦时,下降3.8%,原煤46.74万吨,增长15.5%,化学纤维2573吨,增长41.7%。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成效。全市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89.69%,上升15.76个百分点。盈利企业盈利1.54亿元,增利0.17亿元,增长12.5%;亏损企业亏损0.89亿元,减亏0.32亿元,减少26.2%;盈亏相抵实现净盈利0.64亿元,增加0.49亿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1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5亿元,增长14.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17.19亿元,增长13.2%,集体和个人投资8.05亿元,增长10.9%。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5.20亿元,增长7.8%,更新改造投资9.59亿元,增长33.3%;房地产开发投资2.47亿元,增长78.6%,年内新开工项目307个,竣工项目260个。 投资继续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农业、电力、交通、邮电、仓储等行业投资比重达到55.7%。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蟒塘溪电站、株六铁路复线等项目已基本竣工,渝怀铁路、洪江电站、农网改造、邮电通讯等项目工程进展较好,芷江机场改扩建工程已获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文,怀黔高等级公路进展较快。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装机容量6万千瓦,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5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1公里,程控电话交换机2万线,电话单机1.57万部,移动通信基站设备161个,改建公路20公里,高等学校学生席位5300个,小学学生席位1350个。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