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常德市统计局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70.7亿元,增长28.8%。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0.9亿元,增长22.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9亿元,增长29.5%;房地产开发继续升温,完成投资12.4亿元,增长35.5%。商品房销售量达到70.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8%。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竣工10个,续建18个,新开工12个,5个进入前期准备;重点工程共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9.2亿元,成为我市投资大幅增长的重要支撑。一批批重点工程项目的上马、建成,一方面使常德仍处全省投资大市之列,一方面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后劲。

地方技改投资成倍增长。全年地方施工项目119个,同比增长2.5倍,其中本年度新开工项目103个,同比增长4.4倍;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5.6倍,占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达到58%,我市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国有改制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适时跟进的技改投资氛围正逐步形成。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2亿元,增长71.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1亿元。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电力等行业。常德卷烟厂联合公房、金健米业粮油深加工、恒安纸业二期工程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创元铝业、阳光乳业、天健药业、洞庭药业GMP改造等新开工项目增多,投入加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5亿元,增长10.6%。其中市的零售额33.3亿元,增长12.5%;县的零售额58.9亿元,增长11.5%;县以下零售额50.3亿元,增长8.4%。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2.5亿元,下降9.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5亿元,下降14.9%;非公有制经济120亿元,增长15.5%。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4.2%。

连锁超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批零贸易业销售95亿元,餐饮业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3.6%。

六、对外经济

外贸工作日趋活跃,据统计,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5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出口4185万美元,增长66.6%,进口3374万美元,增长43.1%。在出口额中,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发展前景好,当年出口迅猛增长,全年出口额达966.05万美元,同比增长98.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3%上升到23.1%。

新的出口市场开拓强劲。全市亚洲出口3222万美元,增长51.8%;对欧洲、拉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长。对欧洲出口增长2.4倍、拉美洲出口增长85.6%。

利用外资明显上升。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6家,总投资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合同外资额950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4%;新到位外资605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邮电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常德水陆空现代立体交通网已基本形成,交通运输状况有较大改善。全年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完成全社会客运量9252万人、客运周转量392265万人公里,货运量3709万吨、货运周转量376671万吨公里,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邮电通讯能力增强,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亿元。年末本市电话用户达到84.9万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达到52.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44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65.5%。

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桃花源、花岩溪、柳叶湖、夹山寺、壶瓶山等景区旅游设施得到改善。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全年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增长21%,接待入境旅游者1.3万人次,旅游创汇414万美元。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2.9亿元,比年初增长19.0%,其中居民储蓄203.7亿元,比年初增长17.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2.8亿元,比年初增长4.8%;其中短期贷款199.2亿元,比年初增长2.3%;中长期贷款31.2亿元,比年初增长18.3%;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分别增长22%、22%。

保险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5.96亿元,

财产险收入1.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6亿元,赔付额1.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活动日趋活跃。来常考察、讲学和指导工作的专家、学者增多,德山高新技术工业园顺利开园。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技机构173个,其中独立科技机构34个,企业科技机构83个,民营科技企业56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实施区、县(市)以上科技项目308项,已投产项目创产值9.28亿元,创利税1.58亿元。技术市场活跃,年末技贸机构796个。全年签定各类技术合同1924个,成交金额1.71亿元。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专利申请量174件,授权量123件。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布局调整逐步展开,社会办学比例扩大。全年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348人;普通高中55所,在校学生8.37万人,增长21.1%;职业中学33所,在校学生2.25万人,增长16.4%;初中学校276所,在校学生30.36万人,增长6.5%;普通小学1732所,在校学生41.4万人,增长12.8%。年末各类学校专任教师47178人(不含职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各格率98.9%,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91.4%,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71.6%,职业中学专任教师合格率46.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网络扩展、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逐步规范。全市艺术表演团体9个,各类文化艺术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发射转播台3座、电视台3座,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有线电视用户30.3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