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邵阳市统计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46.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0.48万人,乡村人口535.91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1.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9.53%。年内出生人口7.86万人,出生率11.99‰;死亡人口3.76万人,死亡率6.8‰;自然增长率为5.19‰,比上年下降0.65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671.7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2元,比上年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02元,增长7.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4元,增长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08%。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67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10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33万人,增加0.6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0.49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3.84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4.9万人,比上年减少5.09万人。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5.36万人,比上年增加3.5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5.29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0.0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款2898万元,救济粮3100吨,救灾棉被4300床。年内改扩建23所敬老院,设置床位768张。全市共有五保对象57121人,已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其中集中供养2495人,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金2300万元。城市低保全年累计保障138.8万人次,共发放保障金9653万元,全市共有11.2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0.19万张,收养0.19万人。全年共发行社会福利彩票1.12亿元,比上年增加0.25亿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水资源供求关系稳定。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478.3毫米,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1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勘探基本稳定。已查明的矿种有24个,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6种,非金属矿产15种,水气矿产1种。已发现的大型矿床23处,中型矿床33处,石膏、钨、铅锌、锑、金、银、煤等矿产的储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全市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00亿元。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藏量144万千瓦,近期可开发的有70万千瓦。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06年对32家污染企业重点整治,封杀非法炼铟企业5家,关闭取缔“土小企业”10家,资江、邵水等主要河流治理初显成效。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5个,达标面积18.3平方公里。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4个,面积达40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2006年完成造林面积19.3千公顷。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98.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6.5%。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71万公顷。

2006年,全市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780千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54千公顷,绝收面积32千公顷。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邵阳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