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基础建设力度增强。全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38.5亿元,增长29.6%。其中,交通运输、城建设施、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3.6%、6.7%、100%和173.3%。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100个在建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增长12.6%,为年计划投资的100.7%。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3.5亿元,增长17.1%,为年计划投资的111.2%。按行业分,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41.7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96.56亿元,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4.83亿元。建滔化工“双十”工程、衡钢集团108机组品种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燕京啤酒20万吨生产线技改等26个产业项目顺利投产,蒸湘南路延伸工程、雁栖大桥等21个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 房地产开发增幅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31.3亿元,增长33.2%,增幅回落8.5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87.7万平方米,增长4.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2.0万平方米,增长0.9%,增幅回落11.2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76.66亿吨公里,增长6.6%,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63.42亿吨公里,增长7.7%;水上货运周转量13.25亿吨公里,增长1.3%;旅客周转量39.34亿人公里,增长10.1%。公路线路年末里程1.74万公里,增长13.0%。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2.56亿元,增长2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8亿元,增长14.0%;电信业务总量49.88亿元,增长22.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50.34万门,增长2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9.07万户,增长2.7%;移动电话用户199.56万户,增长24.8%。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6.85万户,比上年下降6.9%。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4亿元,增长2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1.89亿元,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63.75亿元,分别增长25.4%和2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1.83亿元,增长23.0%;住宿餐饮业62.33亿元,增长24.5%;其他行业1.48亿元,增长13.6%。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零售额为4.05亿元,增长46.2%;通讯器材类零售额为0.36亿元,增长44.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33亿元,增长23.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6亿元,增长54.5%。 出口总额增长较快。全市进出口总额10.75亿美元,增长26.0%。其中,出口8.89亿美元,增长48.9%;进口1.86亿美元,下降27.2%。私营企业进出口0.58亿美元,增长74.2%。钢材出口7.13亿美元,增长65.7%;白银出口0.72亿美元,下降16.8%。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6亿美元,增长28.4%。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4亿美元,增长55.1%。全市实际引进内资140.76亿元,增长34.3%。 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接待国内外游客1099.41万人次,增长34.2%;全市旅游总收入54.30亿元,增长36.6%。接待入境旅游者17.1万人次,增长40%;旅游外汇收入1.05亿美元,增长45.0%。接待团队游客人数269.7万人次,增长27.1%。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市财政总收入60.06亿元,增长19.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94亿元,增长22.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9.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0%。 金融业务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8.81亿元,增长15.9%。其中,企业存款133.76亿元,增长1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08.00亿元,增长17.4%。全市金融机构盈利8.82亿元,比上年增盈4.6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2.80亿元,增长8.4%。其中,短期贷款为190.95亿元,增长0.5%;中长期贷款149.67亿元,增长12.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达27.73亿元,增长47.9%。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6.92亿元,增长42.2%;寿险保险保费收入20.81亿元,增长50.1%。全年各项赔款支出5.40亿元,增长33.8%。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5.01亿元,增长77.9%;寿险赔款支出0.39亿元,下降67.0%。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2008年列入国省科技计划项目共计57项,其中,国家各类计划项目14项,省级各类计划项目43项。安排市本级计划197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为7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17.32亿元,增长37.3%。全年专利申请415件,获授权专利275件。 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两基”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66%。推行“普退职进”战略,全市中职学校(含中技)共招收新生4.2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9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工作全面实施,春季城市义务阶段学生免杂费率达100%。 表4:各类教育基本情况 计量单位:万人 文化事业发展良好。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座。民俗歌舞《湘菜飘香》获首届全国农民文艺调演丰收杯奖。文艺节目《一盆热水》、《大爱无声》获全省廉政文艺节目调演评比一等奖。珠晖区冶金街道友爱里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5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0个,疾控中心13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942张。卫生技术人员2280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427人,注册护士7085人。全市有445.0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2.97%。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增强,全市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起,均得到有效处置和医疗救治,救治率达100%。全市共免费筛查三聚氰胺致婴儿泌尿系统结石事件婴儿260732人次,确诊2567人,住院736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开展了“迎奥运万人长跑”等15次全市性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湖南省2008年常规比赛中,全市夺得奖牌总数181枚,其中金牌53枚,团体总分1991.5分,三项成绩均在全省位居第三。2008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冠军2个。08年全市各类健身场馆达8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分别增长14%、20%。体育彩票销售达2300万,增长近30%。市游泳场维修改造顺利进行,市体育中心建设重新启动。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