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长沙市统计局

长沙市统计局

2009年3月24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积极化解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团结奋进,沉着应对,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逆境中开创了新局面。

一、综  合

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2.38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7.41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311.27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61.19亿元,增长14.3%。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8.0、6.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53.0%、4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5765元,同比增长14.0%。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4.4%、14.8%、15.0%和15.1%。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重大转变。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6.6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3:45.0:48.7调整为5.7:52.2:42.1。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增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61.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5.3%。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399.89亿元,增长3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4.7%,占比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2.61亿元,增长49.4%,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1%,提高9.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4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5.57亿元,增长17.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9.27亿元,增长18.8%。

在全省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长沙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6.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人均GDP为全省的2.6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5.7%,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与其他市州相比较,长沙15.1%的GDP增速遥遥领先。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投入资金78.5亿元,全年关系民生的省、市的5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市场价格出现结构性较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3%,上涨幅度提高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3%,上涨幅度提高1.8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2%,上涨幅度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9%,上涨幅度提高1.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2.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9.9%。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7%。土地交易价格上涨9.0%。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6%。物业管理价格上涨0.3%。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2008年全市

城市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6.3           105.2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01.3           101.4

1、食品                              115.3           114.4

粮食                              113.5           113.4

油脂                              133.3           132.9

肉禽及制品                     118.9           117.8

蛋                                        101.7           103.5

水产品                              121.6           119.9

菜                                        121.3           114.2

2、烟酒及用品                     101.1           102.4

3、衣着                                 95.9            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