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长沙市统计局

长沙市统计局

2006年3月7日

2005年,长沙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呈现出蓬勃发展、文明进步、安定和谐的崭新局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呈现出快速增长、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 综    合

2005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初步核算,全年长沙市生产总值(GDP)为15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全国快5.0个百分点,比全省快3.3个百分点。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2.59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5.27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69.28亿元,同比增长1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2.04亿元,同比增长13.0%。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5、7.9、6.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52.8%、43.9%。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4:43.1:49.5,与上年相比较,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1.3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23968元,同比增加3343元,同比增长13.9%;按2005年年平均汇率,人均GDP折合为2926美元。“十五”期间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4.8%。

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比上年的价格涨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同比上涨的有食品(价格上涨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5%)、居住(价格上涨5.6%)四大类;同比下降的有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下降3.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1.5%)、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3.0%)四大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4%,价格增幅比上年回落了0.9个百分点。

生产投资价格总体水平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升9.3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5.96%。房地产市场价格运行平稳。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2.9%,土地出让价格同比上升6.2%,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升1.6%,物业管理价格同比持平。

劳动就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358.81万人,同比增加2.7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126.48万人,同比增加2.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2005年长沙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总量突破1500亿元;其二是工业和投资两大引擎继续强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其三是消费品市场充满活力;其四是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稳定增产;其五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仍需进一步转变;工业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加快,支撑经济增长的大产业数量不多;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济外向度还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等。

二、 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喜人。200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13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农业总产值92.64亿元,同比增长6.9%;林业总产值7.63亿元,同比增长3.9%;牧业总产值77.15亿元,同比增长7.7%;渔业总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3.5%。

粮食稳定增产,农产品生产全面升温。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62.28万吨,同比增长4.1%;油料3.08万吨,同比增长2.1%;棉花0.1万吨,同比增长17.8%;糖料0.67万吨,同比增长23.0%;烟叶2.16万吨,同比增长29.1%;茶叶1.47万吨,同比增长27.0%;水果21.35万吨,同比增长5.3%;蔬菜354.03万吨,同比增长1.5%。

主要牧业、渔业产品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出栏肉猪801.54万头,同比增长5.9%;肉类总产量64.97万吨,同比增长7.0%;禽蛋产量4.83万吨,同比增长0.8%;水产品产量10.42万吨,同比增长4.1%;牛奶产量1.19万吨,同比下降28.1%。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9.67万公顷,同比增长1.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4.43万公顷,同比增长1.3%,优质稻种植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5.4%;蔬菜种植面积为11.79万公顷,同比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为1.73万公顷,同比增长4.3%;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1.36万公顷,同比下降7.5%。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46.9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林牧渔业机械总动力达330.65万千瓦,同比增长7.7%,农业机械总值17.77亿元,同比增长29.7%。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13万处,投入资金10.70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48万吨,同比下降1.2%。全市帮助6.0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1.24万个。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300.62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5.13亿元,同比增长28.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49亿元,同比增长15.2%。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0.73亿元,同比增长20.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1.7%。按轻重工业分组,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9.55亿元,同比增长16.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1.18亿元,同比增长24.5%。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9.78亿元,同比增长7.5%;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长26.9%;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44亿元,同比增长26.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0.94亿元,同比增长3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8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87亿元,同比增长32.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8.14亿元,同比增长35.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3.23亿元,同比增长8.6%。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4.19亿元,同比增长13.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出卷烟631.34亿支,同比增长7.5%;服装1886万件,同比增长9.8%;化学农药8622吨,同比增长7.7%;油漆4.92万吨,同比下降6.1%;合成洗涤剂9.41万吨,同比增长16.0%;水泥537.37万吨,同比增长15.2%;铝材8.94万吨,同比增长20.9%;起重设备3164吨,同比增长10.5%;混凝土机械3429台,同比下降21.1%;汽车6.18万台,同比增长25.9%;家用电冰箱55.54万台,同比下降3.9%;彩色显象管690.93万只,同比增长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