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沙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5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突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 综 合 经济总量再次迈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全年长沙市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达到1108.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8%,增幅比全国快5.3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8个百分点;GDP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3.33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2.57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幅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29.53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2.95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6、8.6、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58.3%、37.4%。在三大需求中,投资需求拉动GDP增长9.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4.9%;消费需求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33.7%;出口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1.4%。三次产业比例为9.3:44.4:46.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18296元,同比增加2769元,同比增长13.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17638元,同比增加2828元,同比增长14.6%。 价格总水平涨幅增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2%,价格增幅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同比上涨的有食品(价格上涨6.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7%)、衣着(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9%)、居住(价格上涨5.7%)六大类;同比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1.3%)、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3.0%)两大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价格增幅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升14.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8.0%。房地产价格同比上升3.3%,其中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3.3%,土地出让价格同比上升2.1%,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升3.1%。 劳动就业发展稳定。2004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7.28万人,同比增长0.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2004年长沙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实现重大突破,各季增速均创11年来同期新高;其二是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增幅创10年来新高;其三是规模工业经济增长势头不减,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工业对总体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四是投资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活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有待继续加强;引进外资及进出口规模偏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二、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07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农业总产值82.52亿元,同比增长6.6%;林业总产值7.36亿元,同比下降2.3%;牧业总产值73.50亿元,同比增长10.5%;渔业总产值6.81亿元,同比增长5.9%。 农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农产品生产全面升温,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52.04万吨,同比增长16.5%;油料3.02万吨,同比增长39.0%;棉花0.08万吨,同比下降6.3%;糖料0.54万吨,同比增长10.7%;烟叶1.67万吨,同比增长10.4%;茶叶1.16万吨,同比增长23.8%;水果20.27万吨,同比增长14.1%;蔬菜348.95万吨,同比增长1.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46.79千公顷,同比增长4.1%。 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出栏肉猪756.66万头,同比增长10.8%;肉类总产量60.69万吨,同比增长11.6%;禽蛋产量4.79万吨,同比增长4.2%;牛奶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9.4%;水产品产量10.01万吨,同比增长6.3%。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9.02万公顷,同比增长14.7%;蔬菜种植面积为11.75万公顷,同比增长0.7%;油料种植面积为1.66万公顷,同比增长39.7%;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1.47万公顷,同比下降0.65%。 2004年农林牧渔业机械总动力达308万千瓦,同比增长6.6%,农业机械总值14亿元,农业机械数量和总值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006.06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6.06亿元,同比增长28.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00亿元,同比增长11.3%。 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0.03亿元,同比增长25.9%,对GDP增长贡献率为39.2%。按轻重工业分组,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0.47亿元,同比增长25.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9.56亿元,同比增长26.0%。按经济类型分组,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21亿元,同比增长17.7%;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5.6%;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1亿元,同比增长34.6%;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59亿元,同比增长3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67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51亿元,同比增长22.6%。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0.95亿元,同比增长36.4%。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7.77亿元,同比增长18.3%。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38亿元,同比增长22.3%。 规模以上工业技术开发力度继续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2.65亿元,同比增长19.5%;完成新产品产值114.18亿元,同比增长75.2%,新产品产值率达16.2%;完成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212.30亿元,同比增长24.8%,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1%。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93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19.91亿元,同比增长23.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3.0%。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7.51%,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2753元/人,同比增长23.1%;总资产贡献率为17.80%,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60次,同比提高0.02次;资产负债率为55.59%,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4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1.50%,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