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长沙市统计局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4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4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2.93万人,其中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1.22万人,注册护士1万余人。卫生机构床位2.3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18万张。每千人拥有职业医生、职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3.66人,每千人拥有床位3.93张。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市举办县以上运动会28次,同比增加1倍。年末拥有体育运动学校61个,公共体育场馆52个,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为153人,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为60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全市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5907.0公顷,同比增长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4平方米,同比增长14.3%。森林覆盖率为53.6%(新标准为49.98%),同比提升2.49个百分点。全市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5个,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3万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2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2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02.30平方公里。地表水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达100%。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2004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10.38万人,同比增长1.4%,其中非农业人口212.57万人,农业人口397.81万人。年末男女性别比为1.06 : 1。城市化率为51.19%,同比提升2.0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1元,同比增加1088元,同比增长11.0%,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8347元,增长16.8 %;经营净收入396元,增长20.5%。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032元,同比增加702元,同比增长8.4%。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在城市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增长14.8%;衣着消费增长9.3%;医疗保健消费增长8.9%;交通和通讯消费增长7.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长2.0%;居住消费增长16.7%;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增长6.1%;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下降13.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9元,同比增加532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4315元,同比增长15.2%,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706元,同比增长17.9%;家庭经营收入2265元,同比增长11.7%。农民收入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劳务经济和家庭生产经营等非农业中获得的收入比重继续上升,从农民收入的增加额来看,59.4%的收入来自于非农业部分。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7元,同比增长15.0%,在消费分类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40.3%和1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95平方米,同比增加0.52平方米。

社会福利、劳动保险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41所。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0.50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76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14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16亿元,同比下降2.4%;接受社会捐赠1728.0万元,同比增长167.0%。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55.54万人,同比增长12.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01万人,同比增长12.6%;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58.94万人,同比增长13.8%,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100%;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77.27万人,同比增长24.2%。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4.04万人,同比下降2.0%。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