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长沙市统计局

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2003年我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01亿元,同比净增10.05亿元,同比增长33.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15.64亿元同比增长20.21%;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9.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8.4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14%,同比高13.65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290元/人,同比增长24.14%总资产贡献率为15.65%,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04%,同比提高0.8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72%,同比提高0.59个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2.20%,同比提高0.7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1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1.02亿元,同比增27.9%;实现利税总额16.68亿元,同比增长23.5%;房屋竣工面积1473.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2%;房屋建筑竣工率为4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以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为契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4.97亿元,同比增长36.52%,其中国有经济及其他投资418.55亿元,同比增长43.68%;城乡集体经济投资24.35亿元,同比增长53.6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8.64亿元,同比增长25.56%。全市民间投资253.33亿元,同比增长58.4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3.95亿元,同比增长47.98%,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11.21亿元,同比增长37.31%,所占比重为48.67%;房地产开发投资122.56亿元,同比增长49.84%,所占比重为28.24%,其中住宅投资73.28亿元同比增长65.57%;更新改造投资72.37亿元,同比增长65.08%,所占比重16.6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额1.4亿元,同比下降32.03%;第二业投资额87.7亿元,同比增长75.36%;第三产业投资额344.85亿元,同比增长44.14%。

近年来,我市投资结构出现较大调整,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经历了高投入建设阶段,投资所占比重逐步扩大。2003年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1.13亿元,同比增长25.0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20.43%。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各级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7.2%。

2003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新开工项目规模扩大当年新开工项目832个,同比增长28.4%,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669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68.1%。2003年新增固定资产235.03亿元,比增长37.41%。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00亿元,同比增长12.7%,剔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374.06亿元,同比增长14.3%,所占比重为82.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7.94亿元,同比增长5.6%,所占比重为17.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售额382.16亿元,同比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64.9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他行业零售额4.86亿元,同比增长9.8%。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化已成为新的趋势,全年亿元以上市场24家,实现商品成交额225.90亿元,同比增长19.7%。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展。2003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120.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41%。旅客周量81.7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61%,其中铁路26.60亿人公里,同比下降0.37%;公路45.7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6.04%;水运0.24亿人公里,同比下降42.42%;民航9.26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4.17%。货物周转量88.71亿公里,同比增长10.95%,其中铁路37.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06%;公44.6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4%;水运6.9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70%;民航0.1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0.01%。

邮电业继续平稳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现价)41.10亿元,同比增长13.48%。全市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7.06万门,同比增长1.45%;电话普及率达到58.86%,同比增加11.60个百分点。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9.87万户,同比增长17.2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6.79万户,同比增长34.78%。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继续增长,年末用户达65.44万户,同比增长3.97%。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20.44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进口总额9.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4%;出口总额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7.4%。在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7.33亿美元、新技术产品0.85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77.5%和9.0%;出口总额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7.4%,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2.3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0.28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1.8%和2.6%。市归口管理进出口企全年进出口总额12.30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其中出口总额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9.3%;进口总额7.56亿美元,同比增长62.7%。

利用外资取得进展。2003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企业)达122个,同比增加19个合同外资金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61.4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2亿美元,同比增长53.19%。

2003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160万人次,同比增长5.0%。国内旅游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27.8%。接待入境旅游者4.85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24亿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保持稳定健康运行态势。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879.22亿元,同比增长19.1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3816.46亿元,同比增长19.73%;货币回笼62.76亿元。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1598.70亿元,比年初增加305.46亿;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704.85亿元,比年初增加111.7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29.42亿元,比年初增加362.6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额680.1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85亿元,中长期贷款859.68亿元,比年初增加231.05亿元。

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8.30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财产险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14.3%;寿险收入(含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2.69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年赔付费4.52亿元,同比减少16.1%,其中财产险赔付2.77亿元,同比增长17.9%;寿险赔付(含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 1.75亿元,同比减少42.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研机构不断加,科研队伍进一步壮大。2003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97个,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人员27万人,同比增长5.3%。在财政支出中,科技经费支出1.60亿元,同比增长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