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0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下,我市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0年总投资拉动GDP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7.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社固定资产投资202.32亿元,比1999年增长22.7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39.49亿元,增长25.82%;集体经济投资15.95亿元,增长9.54%;城乡个体经济投资42.03亿元,增长24.14%;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85亿,增长12.12%。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2.69亿元,比1999增长18.05%;更新改造投资31.87亿元,增长25.97%。随着城市品位的提,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购房入户新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快速上扬,全年完成投资额33.02亿元,增长46.28%。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化,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42.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21%,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20.8%;比1999年提升7.1个百分点。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增3.1倍,投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38.1%,投资比重提高0.45个百分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0全市30个重点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3.09亿元,同比增长13.49%,完成计划的86.79%,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3%。 2000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88.34亿元,比1999年增长13.03%;新建公路105.86公里,同比增长2.46%;改建公路307.30公里,同比增长65.79%;新建城市防洪堤9.15公里,同比增长6.6倍;长途电缆延长165公里,同比增长32.00%;新增自来水供水能力25万吨/日。 五、教育科学技术 科研机构不断加强,科研队伍进一步壮大。2000末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89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3.14万人,比上年增1.00%。全年全市科技经费支出9975万元,比上年增长29.82%。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00年全市共取得各类重大科技成果259项,同增长71.50%。全市有34个项目列入全省高科技产业创新项目,签订技术合同762项,成交金额77575万元。 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受理专利申请1309件,比上年增长17.80%;授权专利888件,比上年增长22.99%,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又上新台阶。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计报表统计,2000年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企业数320个,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75.00亿元,比1999年增32.24%,实现利税30.00亿元,增长32.22%。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料和生物技术四大新兴产业群正在逐步形成,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6家。高新技术、科技进步对长沙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加大。 教育改革力度加大,教育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2000年我教育工作在巩固、提高“九普”成果的基础上,狠抓高中阶段教育,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更新改造薄弱中小学校的力度,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3所、成人高校12所、中等专业学校及职业中学131、普通高中92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2.5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64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4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6.6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72%,小学生初中入学率99.36%。 六、交通和邮电业 通运输邮电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140.48亿吨公里,比1999年增长38.80%,其中铁路1064万吨公里,下降27.84%;公路308200万吨公里,增长3.48%;水运1094511万吨公里,增长53.76%;航空1010万吨公里,增长1.50%。全社会旅客运输周转量34.83亿人公里,比1999年增长2.00%,其中铁路511万人公里,增长16.49%;公路275029万人公里,增长2.70%;水运3580万人公里,下降43.74%;航空69195万人公里,增长3.50%。 邮电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93亿元,比1999年增长42.00%;全市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1.81万门,比1999年增长64.67%;电话普及率达到28.68部/百人,比1999增8.47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100%。年末无线寻呼用户57.62万户,同比增长6.4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8.78万户,同比增长65.79%;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迅速增长,全年累计用户达14.60万户,比1999年增长6.3倍。 七、国内贸易 2000年我市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88亿元,比1999年增长14.42%,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62%。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2.92亿元,比1999年增长9.9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43.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5.26亿元,增长12.10%;非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4.96亿元,比1999年增长18.0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6.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经济的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其中增长速度比公有经济快8.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比公有经济大13.6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比公有经济高37.8个百分点。分城乡市场看,城乡消费差距有所扩大。2000年市区消费品零售额为248.12亿元,增长15.75%;县区消费品零售额15.70亿元,增长11.1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4.06亿元,增长8.57%。市区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6.9%上升为80.6%,上升3.7个百分点;县(市)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3.1%下降为19.4%,下降3.7个百分点。城乡比重差距扩大7.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4.82亿元,同比增长14.11%;餐饮业零售额36.87亿,增长17.08%;其他行业46.19亿元,增长13.87%。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活跃,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60.12亿元,比1999年增长19.35%。 八、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稳步回升,出口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据长沙海关统计,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6.44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8.87%。其中:进口5.93亿美元,增长35.10%;出口10.51亿美元,增长25.60%。进出口相抵,累计顺差4.58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5.08%。出口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5.9%,1999年提高3.5个百分点。市直外贸企业成绩显著,全年进出口总额5.89美元,其中出口2.64亿美元,为年计划的146.80%,比上年增长44.50%。 招商引资走出低谷,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有较大度的增长。2000年全市新签订项目(合同)53个,比1999年增加1.92%,当年合同外资金额11090万美元,增长108.77%,实际利用外资17707万美元,长17.37%。三资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明显好转,各项经济指标比1999年均有显著的提高。2000年全市三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0%,实现利润总额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40%,实现税金总额6.82亿元,增长29.90%。全年完成出口额3.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