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继续增加投资、扩大消费、调整结构,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据初步测算,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8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3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51.47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265.64亿元,增长12.3%。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1:42.7:45.2,与1998年比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1998年上升1.44个百分点。人均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大关,达到10151元,比1998年增加700元。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经济增长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城市再就业压力加大等。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1999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65亿元,比1998年增长3.4%,其中农业总产值63.70亿元,增长9.2%;林业产值4.12亿元,下降7.0%;牧业总产值41.25亿元,下降2.5%,渔业总产5.58亿元,增长4.7%。全市粮食总产量275.02万吨,比1998年增长5.05%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其中油料产量2.79万吨,比1998年增长1.53%;棉1.02万吨,与1998年持平;烤烟0.42万吨,增长77.0%;水果6.67万吨,长91.73%。养殖业生产下滑。全年出栏肉猪596.75万头,比1998年下降4.2%;猪牛羊肉产量40.23万吨,下降3.13%;禽蛋产量4.68万吨,增长8.6%;水产品产量8.22万吨,增长6.2%。生猪年末存栏数为332.08万头,比1998年下降6.6%;羊年末存栏数为57.53万只,下降1.20%,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为31.97万头,下降7.4%。 1999年,我市农村经济运行的要特点: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24.35万亩,比1998年增长2.2倍;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1998年的1%提高到3.6%。优质稻播种面积达115万亩, 比1998年增长30%,优质稻产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由1998年的15%提高到21%。烤烟、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其中烤烟播种面积达4.43万亩,比1998年增长95%。全市济作物面积达150万亩,比1998年增长2.3%。二是农业主导产品的优质化伐进一步加快。1999年全市早、晚稻旱育软盘抛秧面积达200万亩,比1998年增长1倍,占稻谷播种面积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17个百分点。1999年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两系法杂交稻发展到80万亩,柑桔高接换种头茶叶品改均在万亩以上。三是畜牧业生产在困境中保持进一步稳定。1999年,全市出栏肉猪中三元杂交猪比重已由1998年的18%提高到34%。全市畜牧业饲养专业户仍然保持在2.3万户,与1998年基本持平。仅占全市农户1.5%的生猪饲养专业户出栏肉猪已占全市出栏肉猪的12%;占全市农户0.5%的家禽饲养专业户出笼家禽占全市出笼家禽的13%。 乡镇企平稳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1999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918.29亿元,比1998年增长11.6%,增幅比1998年回落16.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38.4 元,增长12.20%,上交税金 19.4亿元,增长11.2%。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问题:一是粮食和生猪两项占农业经济中的比重高达65%上,“粮猪型”农业结构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农民收入明显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整体水平明显提高。1999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26.18亿元,比1998年增长11.5%,实现工业增加值200.08亿元,增长10.1%。全年工业生产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增长幅度快于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幅度。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产值294.46亿元,比1998年增长12.87%;高于全部工业增幅1.38个百分点。二是重工业增幅高于轻工业增幅。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153.44亿元,比1998年增长6.4%,重工业产值141.02亿元,增长18.1%重工业增幅快于轻工业增幅11.84个百分点;三是非国有工业增幅快于国工业增幅。199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6.15亿元,比1998年增长10.3%;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128.31亿元,增长16.5%,非国有工业增幅快于国有工业增幅6.2个百分。 1999年我市对国有工业实施一系列加快改革的重大举措,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999年全市643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50,比1998年提高13.83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生产率为27702元/人,增长26.42%;总资产贡献率为17.15%,提高0.7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15%,提高2.0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14%,提高0.79个百分点。1999年全市643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1.60亿元,比1998年增长15.93%;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1.36亿元,下降15.54%;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比1998年净增4.81亿元。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产品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不强,乡镇工业下滑严重,下岗职工增多。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1999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0.05亿元,比1998年增长6.72%;全员劳动生产率59100元/人,增长22.60%实现利税1.01亿元,下降21.57%;房屋竣工面积654.29万平方米,增长10.30%;房屋建筑竣工率43.93%,比1998年提高0.55个百分点。1998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93亿元,比1998年增长10.00%。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平稳增长199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85亿元,比1998年增长11.06%。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10.86亿元,增长4.64%;集体经济投15.80亿元,增长24.74%;城乡个体经济投资33.85亿元,增长21.23%。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61.19亿元,比1998年下降3.64%;更新改造投资25.30亿元,增长14.30%。随着房改政策的逐步到位和房地产二市场逐步开放,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快速上扬,全年完成投资额22.58亿,增长29.69%。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基础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全年工业投资16.94亿元,比1998年增长58.49%,其中,能源工业投资5.83亿元,增长85.56%,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12%上升为3.54%。建筑业投资增长2.96倍,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3.30%,社会服务业投资增长45.64%。重点工程进展顺利。1999年全市31个重点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7.9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4.53%,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03%。1999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78.15亿元,比1998年增长1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