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出版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各类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9个,档案馆15个,电放映单位581个,发行故事片117部。文化工作实施精品战略,湘剧《人间知己》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无声的歌》获“奋发文明进步”奖,《长沙吴简暨历年出土文物精品展》获全国十大精品展称号。出版发行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报纸发行量5.48亿份,比上年增长16.93%;杂志出版量0.87亿册,增长21.6%,全年发行图书达3.64亿册。 广播视事业飞速发展。全年拥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广播人口覆率达95%;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8.39%。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281个,比上年增长5.17%,其中:医院、卫生院24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妇幼卫生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2.86万人,增长2.19%,其中:医生1.21万人,护师、护士0.88万人。卫生机构床位2.06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师、护士3.62人,每千人拥有床位3.57张。 城乡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体育事业成绩斐然。1998年我市体育工作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成功地举办了长沙市第四届运动会,参加了湖南省首届大众运动会并获得一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十三届亚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共获得6枚金牌。 十、人口与动就业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成就显著。据抽样调查,1998年我市人口出生率为10.55‰,计划生育率98.47%,计划育工作连续8年被树为全省的红旗。年末总人口576.88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1998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1.90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城镇120.24万人,农村231.66万人,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6573元,比上年增长4.6%。年末下岗人员3.01万人,年末城镇失业人员数为2.98万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3.15%。全市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432个,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十一、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0元,比上年增长6.7%,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比1997年增加106元,增长4.0%。1998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06.25元,比1997年增长3.2%;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41.32元,增长7.37%。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在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食品消费1997年下降1.4%,交通和通讯消费下降10.9%,娱乐教育和文化消费增长4.4%,居住消费增长73.0%,衣着消费下降3.5%。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最快的是交通和通讯,比1997年增长50.84%,主要用于安装电话和购买摩托车,增长最慢的是食品,仅增长0.34%。 社会福利、劳动保事业日益发展。1998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131所,床位3492张,收养孤寡老人、儿童等3074人,增长1.3%。社会筹个人自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办法逐步推进,覆盖面日益扩大。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达40.44万人,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员14.75万人。住房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公有住房商品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 环境保护再上新台阶。环保法制宣传力度加大,居民环保意识逐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环保工作步入法制轨道,环保举报、监测更加严密和规范。 1998年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8个,投资额达1486万元。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个,积为5220公顷。城市气化率、饮用水质达标率、绿化覆盖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均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