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大精神,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严峻的洪涝灾害,团结奋斗,迎难而上,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物价总体水平继续回落,农业生产灾年减产不减收,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灾后重建进展顺利。据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7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7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34.8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237.26亿元,长15.7%。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3.0:43.3:43.7,与1997年比较一产业由于严重的洪涝灾害,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二产业所占比基本持平,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00元大关,达到9451元,比1997年增加975元。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城市再就业压力加大等。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1998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8元,比1997年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59.74亿元,增长1.53%;林业总产值4.34亿元,增长1.03%;牧业总产值44.55亿元,增长5.46%,渔业总值5.17亿元,增长5.41%。全市粮食总产量在大灾之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达261.8万吨,比1997年下降10.60%,但总量为历史上的第四个高产。由于洪灾影响,一些主要种植业农产品减产,其中,油料产量2.75万吨,比1997年减少5.89%;棉花0.12万吨,减少14.75%;烤烟0.22万吨,减28.06%;水果3.48万吨,减少12.06%。养殖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出栏肉猪622.75万头,比1997年增长2.37%;猪牛羊肉产量44.23万,增长6.59%;禽蛋产量4.31万吨,增长7.50%;水产品产量7.74万吨,增长2.51%。生猪年末存栏数为345.52万头,比1997年下降2.92%;羊年末存栏数为58.24万只,增长3.19%,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为34.51万头,增长4.18%。 1998年,我市农村针对市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突出“名、优、特、新”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一是粮食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全年优质稻播种面积比1997年增长26%,优质稻产量增长22%。二是蔬菜、花卉、名优茶及水产品等新的农业增长点发展较快,1998年全市蔬菜产量比1997年增长28%蔬菜产值在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比重达1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花卉产值1.09亿元,增长76%;虾、贝、鱼、鳖、牛蛙的总产量达1332吨,增长16.13%。三是科技兴农全面启动,新的育秧栽插技术普遍推广全市早稻旱育秧和旱育抛秧占早稻总播种面积的63%;良种良肥普遍推广其中良种覆盖率达98%;一批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正逐步建立和完善。 乡镇企业在困境中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据乡镇企业局统,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新口径)529.59亿元,比1997年增长28.5%,实利润17.8亿元,增长24.0%,上交税金13.9亿元,增长19.0%。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程度不高,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998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72.01亿元,比1997年增长15.0%,其中:国有经济工业企业成工业总产值160.77亿元,增长11.0%;集体经济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196.15亿元,增长15.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315.09亿元,增长21.02%。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明显领先于轻工业。全市轻工业产值351.47亿元,增长7.8%;重工业产值320.54亿元,增长21.9%,轻、重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5.68%和74.32%。1998年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5.03元,增长14.4%;完成销售产值268.57亿元,比1997年增长13.6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5%,比1997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工业业工业产销率最高,达98.5%,其次是集体经济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2.52%,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销率只有85.2%。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全力扶持拳头产品。1998年,在市场低迷和结构性供过于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全力扶持拳头产品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新口径)50.26亿元,比1997年增长16.1%。新产品产值率为18.28%,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15种拳头产品增速超过10%,其中:卷烟增长11.13%,精制茶增长43.97%,毛增长42.9%,化学农药增长46.68%,中成药增长19.03%,轮胎外胎增长17.92%,铜加工材增长14.97%,铝材增长47.2%,风机增长48.59%,混凝土机械增长25倍,改装车增长14.59%,家用电冰箱增长139.27%,房间空调器长27.63%,彩色显像管增长64.31%,终端设备增长14.1%,全年发电2.48千瓦小时,增长41.8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1998年全市597家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0.51,比1997年提高17.87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为22460元/人,增长21.78%,总资产贡献率为16.3%,提高2.2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46%,提高2.78个百分点。扭亏增盈成果显著。1998全市597家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4.02亿元,比1997年增长38.71%;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2.01亿元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比1997年净增5.55亿元。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总体效益依然较差,产品竞争力不强,乡镇工业下滑严重,下岗职工增多。 建筑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1998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5.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3%;全员劳动生产率47758元/人,增长9.25%;实现利税1.82亿元,增长8.77%;房屋竣工面积648.10万平方米,增长8.62%;房屋建筑竣工率37.84%,比1997年高1.31个百分点。1998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7%。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199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43亿元,比1997年增长19.73%。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94.63亿元,增长31.14%;集体经济投资12.70亿元,增长30.12%;城乡个体经济投资27.93亿元,增长35.78%。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投资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1.56%;更新改造投资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影响,完成投资22.13亿元,比上年下降11.62%;房地产开发走出近几年续下滑的低谷,完成投资额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投资结构进步调整和优化,基础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全年农林牧渔业和水利投资4.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59%上升为4%,中水利业投资3.59亿元,增长5.65倍。交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投资30.74元,增长69.96%,所占比重由19.01%上升为28.65%。金融保险业投资、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增长76.63%、78.15%和 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