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恩施州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2966万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2835万美元,增长26.8%;进口131万美元,下降30.3%。全州出口企业由上年的40家扩大到67家,新成立“三资”企业11家;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3万美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境内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合同245个,其中新签项目合同119个,实施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7.92亿元,完成全年12亿元目标任务的149.3%,增长1.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20亿元,增长10.1%。

宜万铁路恩施段、沪渝高速公路恩施段建设稳步推进,恩施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取得4C机场飞行许可证,恩施-武汉波音737航班已开通,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4%;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通村油路499公里,72个行政村新通了油路,年末全州有715个行政村已通油路或水泥路,通畅率28.4%,全州88个乡镇中有83个乡镇通了油路或水泥路,通畅率94.3%,建始、咸丰、来凤三县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

年末全州公路在册里程达到8267公里。其中,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689公里,三级公路1182公里;按路面等级分,高级422公里,次高级2688公里。绿化里程3634公里。公路桥梁26611延长米/757座。内河通航里程388公里。全年公路、水运客运量3079.7万人,旅客周转量168299万人公里,货运量858.3万吨,货物周转量250077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通信行业共实现业务收入6.91亿元,增长31.3%。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6.53万户,增长25.1%,年末达到32.5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4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4.11万户。年末全州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41.2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08.69万户。电话普及率36.7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8.5部/百人。在农村通过采取以电信无线接入通讯技术为主体,与移动、联通混合覆盖,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共新建358个农村基站,农村电话混合覆盖率达到98%。

旅游业逐步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16.33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04.48万人次,增长52%,入境游客11.85万人次,增长69%。实现旅游收入1.59亿元,增长30%;外汇收入209万美元,增长62%。累计实现税金829万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收入质量提高;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支持了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4亿元,完成全年预算7.38亿元的113.0%,增长6.3%,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其中,工商税收5.16亿元,增长10.1%,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初提出的全年存贷款“双增”20%的目标基本实现。

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59.59亿元,增长14.7%;累计现金支出466.44亿元,增长17.8%;累计现金投放6.85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州有各类商业保险公司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52亿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7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52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2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0.67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0.33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0.6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得到巩固,全州被国家列为首批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地区,每年将获得中央及省财政保障经费1.5亿元。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得到加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提高。恩施职院创建全国示范高职院校迎评工作顺利推进,湖北民院申硕已通过专家评审。

全州中小学全面落实“一费制”,对春季学期10.33万名、秋季学期10.49万名贫困生免教科书费和杂费共计2759万元,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213万元。全年完成农村中小学16.7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解决了234所中小学饮水难、591所中小学如厕难的问题。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光盘播放点716个、卫星收视点139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72个,实现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

全州学龄人口小学入学率99.21%,初中入学率92.47%,小学辍学率2.85%,初中辍学率6.69%,初中升学率53.3%。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州共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项目47项,资金834万元。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得到增强,一批重要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10个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评审及认定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完成州级9所星火学校认定及省级、国家级星火学校的申报工作,获得国家级认定2所,省级3所。完成黄连等14个地道药材品种的GAP试验示范基地建设3.27万亩。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大。完成全州第十届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和颁奖工作,全州共有32个项目分别获得恩施州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全州专利申请量41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1件,外观专利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坚持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州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完成演出1317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积极开展工作,颁布实施《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命名10位农民艺术家为第二批“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调查摸底、申报及命名工作,重新认定民族学校101所,特色民居建设和土家、苗族山寨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印制《恩施州民歌金曲50首》,摄制《龙船调·恩施民歌集锦》,整理编纂《民间曲艺音乐集》、《民间舞蹈集》等5套集成,聘请知名专家、演员编排大型民族歌舞剧《西兰卡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民族节日活动。州图书馆维修工程竣工,全州9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28.5万册,已建成的州、县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通过省的验收。全州有各种电影放映单位84个。新闻出版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行各类报纸10种13003万份,各类期刊25种30万册,各类图书50种200万册。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扫黄”、“打非”和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州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2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58%。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光纤网络通乡联村工程,在已联通88个乡镇的基础上,有线电视通村626个,联通率达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