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全州新建村卫生室247所,维修整顿村卫生室1481所;乡镇卫生院规范管理得到加强;咸丰、恩施、建始、鹤峰4县市相继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咸丰县全年共有25.7万人参加合作医疗,补助7.54万人次,补助资金452万元,恩施、建始、鹤峰参合率均达70%以上;全面完成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的改革,组建州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实施新一轮“降消”项目,全州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90/10万以下,住院分娩率达6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0‰以下。 全年医疗机构门诊诊疗467.95万人次,医疗机构住院13.94万人,增长12.6%,出院14.14万人,增长14.2%。 年末全州有各类卫生机构471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数6572张,卫生技术人员9328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恩施州第五届运动会,大会规模、项目设置均超历届;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年参加7个项目的全省年度比赛,取得金牌12块、银牌19块、铜牌46块,总分444分的好成绩;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发展,州全民健身中心完工投入使用。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推行“城镇建设与管理年”活动,全州城镇建设和管理成效明显,利川、咸丰、来凤、鹤峰等县市老城区改造稳步推进,全州城镇建设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一批重点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整体功能得到提升。年末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1.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包括县城)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达到650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71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9.3%。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污染整治,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全年环保污染治理投入0.85亿元。其中,污染源治理投入0.41亿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投入0.44亿元,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始、来凤两县城市垃圾处理场已建成,利川、宣恩、咸丰、鹤峰四县市城市垃圾处理场、三峡酒业污水治理、三峡库区集镇水污染防治等项目进展顺利。 据全州74家重点单位(其中工业企业61家,病床数5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13家)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州工业及生活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废水排放总量741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35.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67万吨,工业排放量占11.2%;氨氮排放总量0.20万吨,工业排放量占3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95万吨,工业排放量占31.0%;烟尘排放总量3.87万吨,工业排放量占12.8%;工业粉尘排放量1.17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771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19.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8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9.5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85.7%,非农业人口55.17万人,占14.3%;男性人口201.35万人,占52.3%,女性人口183.38万人,占47.7%。18岁以下人口83.3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21.7%;18-60岁人口250.49万人,占65.1%;60岁以上人口50.93万人,占13.2%。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按考核年度统计(即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全州共出生37549人,出生率9.62‰,人口自然增长率4.38‰,同比均降低0.36个千分点,政策生育率98.87%,育齡妇女综合节育率86.5%,出生婴儿性别比107:100。完成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扩大试点工作,确认奖扶对象9522人,人平发放奖扶资金600元,共计发放571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元,比上年增加463元,增长7.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01元,增加81元,增长1.6%;恩格尔系数37.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035元,增加1568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元,增加50元,增长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8元,增加112元,增长6.8%;恩格尔系数51.0%。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72元,增加351元,增长17.4%。 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新的起色。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6万人,帮助1.1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组织劳务输出3.9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2万人。组织各种就业培训5.63万人。认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各种再就业补贴2995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7万元,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545本。 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全年各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4.45万人;年末全州参加企业养老保险12.30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5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8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3.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3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52万人;全年实际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3.61亿元,增长15.2%;全年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2.63万名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1.87亿元,实现基本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全年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0.1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922万元,实现按时足额发放。 年末全州城市低保对象24656户,42582人,全年发放低保金3701万元。全州发放农村特困户救助证49454户,86301人,全年发放特困户救助资金1265万元。全面启动城乡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争取与安排医疗救助资金647万元,救助重大疾病患者636人,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270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州共有农村福利院112所,总床位8171张,集中供养五保对象9769人,其中,农村福利院供养8109人,恩施、利川、巴东三个县(市)371个民营户供养166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1.7%。全州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9所,床位443张,收养老人、儿童328人。慈善工作逐步得到社会认同,全州8县(市)成立慈善协会,112所农村福利院设立慈善门诊。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88亿元,比上年增加2.35亿元,筹集公益金0.88亿元。社会救灾工作保障有力,全年共安排下拨救灾资金1677万元。(撰稿:黄莉芹)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十五”时期分年度的地区生产总值(即图表1)、第一产业增加值(图表2)、工业增加值(图表3)数据是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修订后的数据。 4、全州户籍总人口及相关指标为州公安局统计数,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为州计生委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