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恩施州统计局

2005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7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8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60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61.52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构成由2004年的42.7:22.3:35.0调整为41.0:23.5:35.5。按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52.2万人计算,人均GDP为4912元。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上涨2.7%,衣着类上涨1.9%,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3%,居住类上涨8.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7.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10.6%。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11.6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2.11万人,乡村就业人员179.5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4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65.72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3.08亿元,增长9.4%;牧业产值38.62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0.38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8亿元,增长5.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6.5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4千公顷,增长0.7%;油料面积47.22千公顷,减少0.7千公顷,减幅1.5%;烟叶面积40.30千公顷,增加0.63千公顷,增长1.6%;蔬菜面积84.82千公顷,增加10.77千公顷,增长14.5%。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造林面积22433公顷,同比减少2464公顷,下降9.9%,成林抚育面积14273公顷,增加2456公顷,增长20.8%,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9940公顷,增加7047公顷,增长21.4%;木材采伐量14.05万立方米,增长18.7%。

全年生猪出栏329.85万头,同比增加8.16万头,增长2.5%;羊出栏34.98万只,增加4.02万只,增长13.0%;家禽出笼559.26万只,增加19.60万只,增长3.6%;畜禽肉类总产量29.79万吨,增加1.88万吨,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27.80万吨,增加1.55万吨,增长5.9%;水产品产量5611吨,减少66吨,减幅1.2%。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全州免征农业税及附加7549万元,发放“三项补贴”(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共计5233万元。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改善。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工程,全州共解决3.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5.8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年新建沼气池8.17万口,年底全州累计建设沼气池31万口。农村用电量20341万千瓦时,增长14.6%;化肥施用量(折纯)18.55万吨,增长3.9%;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81.53万千瓦,增长15.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兴州”成效显著。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2.4%。年末全州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171家,比上年净增4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3.12亿元,增长22.2%。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20.6%;集体企业增加值458万元,下降64.8%;除国有和集体以外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1.23亿元,增长25.2%。轻工业增加值13.33亿元,增长17.4%;重工业增加值9.79亿元,增长29.3%。

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烟草制品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22.7%;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1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62.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22.4%;饮料制造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8.8%;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3.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5.91亿元,增长18.5%;税金总额10.42亿元,增长5.1%;利润总额2.23亿元,增长1.67倍;年末企业资产总计135.02亿元,增长13.8%。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60亿元,增长11.6%。全州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61家,比上年增加1家,建筑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1.89万人,实现总产值11.97亿元,实现利润0.30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2.21亿元,增长8.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4亿元,增长77.2%;城镇私人建房投资2.32亿元,下降2.6%;农村私人投资8.30亿元,增长12.5%。

在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4亿元,下降2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2.38亿元,增长33.1%,其中采矿业投资2.61亿元,增长2.06倍,制造业投资7.41亿元,增长44.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32.08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85亿元,下降3.9%。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州47个重点项目(含“两路”)完成投资69.9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0.4%。其中,“两路”完成投资35.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1.6%;水布垭工程完成投资14.12亿元,是这项工程开工以来完成投资最多的年份,其他一批重点项目不同程度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年末全州房地产开发企业43家,比上年增加16家。房地产开发房屋建筑面积73.61万平方米,增长30.6%;房屋竣工面积24.80万平方米,增长29.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0.44万平方米,增长70.9%;商品房销售额3.33亿元,增长62.3%。通过投资与建设,全州主要生产能力继续增加。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3亿元,增长1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市、县零售额34.95亿元,增长15.0%;县、市以下零售额19.78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4.99亿元,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8.98亿元,增长15.6%;其他行业零售额0.76亿元,增长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