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恩施州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42万美元(海关口径),增长9.8%,其中,外贸直接出口752万美元,增长9.3%,进口190万美元,增长11.8%。

旅游业获得较大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2.04万人次,增加33.84万人次,增长58.1%,其中,接待外国游客和港澳台同胞14.02万人次,增加6.02万人次,增长75.3%;旅游总收入2.19亿元,其中创汇1402万美元,分别增长38.6%和115.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0423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目标103800万元的100.4%,比上年增长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337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6899万元,增长14.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05286万元,增长15.4%,保证了职工工资发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发展。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6872万元,比年初增加191786万元,增长2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1374万元,比年初增加101576万元,增长23.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5255万元,比年初增加72115万元,增长9.7%。其中,短期贷款453656万元,比年初增加12128万元,增长2.7%;中长期贷款329370万元,比年初增加54732万元,增长19.9%。金融机构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298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9.7%;累计现金支出2319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5%;累计现金净投放20101万元,比同期少投放15760万元,少投43.9%。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州商业保险系统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9198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120万元,人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1078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209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7278万元,人寿险给付各类赔款481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州教育事业坚持“发展、改革、建设、管理、落实”的方针,以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和推行素质教育为重点,推动教育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全州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10476人,增加2447人;招生3079人,增加851人;教职工1807人,其中专任教师936人。

中等教育稳步发展。普通中专3所,在校学生3940人,增加1029人,招生1900人,增加1327人,教职工221人,专任教师147人。普通高中24所(含完全中学5所),在校学生32866人,增加5300人,增长19.2%,招生13420人,增加2231人,教职工2374人,增加216人,其中专任教师1749人,增加78人。职业高中8所,在校学生6967人,增加1424人,招生2675人,增加78人。普通初中173所,减少4所,在校学生184526人,增加12904人,招生67641人,增加1597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3.29%,教职工10007人,增加506人,其中专任老师8835人,增加447人。

普通小学1512所,减少257所,在校学生365286人,减少14122人,招生56916人,减少1893人,教职工17480人,增加2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41%。

特殊教育学校5所,增加1所,在校学生628人,教职工60人;幼儿园103所,在园人数48549人,教职工950人,其中专任教师644人。

成人教育有所加强。有成人大专院校1所,在校学生1525人,增加1125人,招生677人,增加502人,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成人中专学校7所,在校学生1087人,增加341人,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成人初等教育在校学生4562人,增加1753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76所,在校生113337人,增加26818人。

全州科技事业按照“突出大科技、服务大产业”的工作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科教兴州”战略的实施,科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全州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4项,获州级科技成果登记32项,评选出了全州第九次科技进步奖3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9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党的十六大召开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增强全民体质等,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艺术表演和创作成绩斐然。全州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和省关于开展以迎接和庆祝十六大号召为主体的百团上下乡暨金秋新春巡回演出季活动的号召,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全年完成演出1387场,实现演出收入99.66万元,观众达到178.59万人次,创历史最高水平,与上年相比,演出场次增长21.9%,收入增长186.5%,观众增长95.2%。

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抓演出的同时,十分注重艺术创作,创作了一批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都较高、观赏性较强的艺术作品。省民族歌舞团组织力量创作的大型民族歌舞剧《农民的儿子》,在全州演出20多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学艺术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隆重而成功地召开了全州第二次文代会,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繁荣民族文化艺术的若干意见》。文代会的召开和有关文艺政策、措施的出台,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开展了包括“走进西部”在内的一系列文艺活动,对繁荣我州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兴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全州文学工作者创作、出版文艺专著12部,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全州新闻出版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呈现新局面;文化市场管理健康有序。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州广播综合覆盖率91%,电视综合覆盖率92%,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卫生系统以农村为重点,以文明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强化卫生基础、卫生人才、卫生品牌三大战略,稳步实施“121”卫生工程,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改革有新的突破,卫生行风建设有新的成效,卫生项目和产业开发有新的成绩,医疗技术、预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医政管理、疾病控制、地方病防治、药品管理等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州卫生机构637个,其中医院23个,卫生院95个;卫生技术人员10169人,其中医生4143人,护师、护士3210人;卫生机构床位6259张,其中医院床位2898张,卫生院床位2816张。

全州切实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成效显著。我州参加全省青少年田径、游泳、摔跤、射击、举重、柔道、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比赛,共获取团体总分666分,比上年增加152分,金牌12枚,比上年增加5枚。与恩施市配合,还成功地承办了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我州荣获“全省2002年度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第一名。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利川市都亭办事处、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荣获全省、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