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州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年经济工作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着力在调整结构、改革开放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克服了卷烟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多种自然灾害影响等困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州经济总量有新的增长,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经济全面回升,民营经济成为州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社会消费增长较快,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有了新的进展,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迈出新的步伐,重点项目建设超历史,财政金融有新的进步。在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为13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59亿元,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85亿元,增长8.7%,其中工业增加值30.10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40.65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1年的42.1:28.6:29.3变化为38.9:29.9:31.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稳中略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3%。从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看,食品类价格上涨0.6%,烟酒及用品和衣着类价格均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2%,居住类价格下降0.5%。 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204.31万人,比上年减少0.9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9.45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84.86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8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国民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有:经济发展总水平较低,发展不够仍然是我州经济的最大困难;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狭窄,农民增收困难,农村饮水、交通、就医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市场主体发育不够,工业经济规模小,且运行质量不高;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缺乏特色,部分乡镇财政困难,债务沉重;经济外向度低,改革开放力度不够,融入大市场的速度比较缓慢;市场经济秩序、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尽如人意;财政实力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就业压力依然十分突出。 二、农业 2002年我州农业生产遭遇了“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病虫危害、大风冰雹、低温冷害”等各种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致使全州农业歉收、粮食减产滑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5963万元,按不变价计算,下降2.6%。 粮食、油料、烟叶三大农产品因受自然灾害和面积调减等原因而产量减少较多,致使农业产值下降幅度较大。全年实现农业产值437471万元,下降6.1%。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23.62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434328吨,分别减少11.6千公顷和252386吨,减幅2.7%和15.0%;全年油料作物总播种面积57.38千公顷,油料总产量64261吨,分别减少4.45千公顷和29512吨,减幅7.2%和31.5%;全年烟叶播种面积40.57千公顷,烟叶总产量72849吨,分别减少0.97千公顷和9319吨,减幅2.3%和11.3%。 蔬菜种植面积66.41千公顷,增加1.77千公顷,增幅2.7%,全年蔬菜总产量99.81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5.3%。 茶叶、水果产量均比上年增加。茶叶产量16178吨,增加1199吨,增长8.0%;水果总产量84056吨,增加7003吨,增长9.1%。 林业生产小幅增长。全州林业产值21902万元,增长1.9%。当年造林面积35084公顷,增长46.0%;迹地更新面积335公顷,下降39.1%;当年育苗面积583公顷,增长18.3%;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7986公顷,增长18.5%;成林抚育面积9106公顷,下降12.8%。主要林产品产量为:生漆200吨,油桐籽889吨,油茶籽146吨,乌桕籽342吨,五倍籽208吨,棕片826吨,板栗728吨,核桃357吨,白果14吨。村及村以下木材采伐量53119立方米,下降23.5%;竹材采伐量2392.82万根,下降7.6%。 畜牧业生产在灾年形势稳定,略有发展。全年牧业产值283422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畜禽肉类总产量272747吨,增长0.1%,其中猪、牛、羊和家禽肉产量分别为257530吨、3945吨、3343吨和7834吨,猪肉产量增长0.7%,牛、羊和家禽肉产量分别下降13.0%、13.6%和3.7%;奶类产量337吨,增长94.8%;禽蛋产量16283吨,增长0.3%。全年生猪出栏306.24万头,减少0.86万头,减幅0.3%;年末生猪存栏270.12万头,比上年末减少7.88万头,减幅2.8%;全年家禽出笼520.23万只,增加38.63万只,增长8.0%;年末家禽存笼450.73万只,比上年末增加4.49万只,增长1.0%。 渔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渔业产值3168万元,增长30.2%;水产品产量5528吨,增加1287吨,增长30.3%。 农业生产条件有一定程度改善。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9.88万千瓦,增长14.9%,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141台,5.75万千瓦,小型拖拉机2133台,2.03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动力5.25万部,7.11万千瓦,农用载重汽车721辆,5.82万千瓦,农用运输车4747辆,18.38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16.82万吨(折纯量),比上年下降0.6%;农村用电量13332万千瓦,增长5.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515吨,增长0.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1.39千公顷,增长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今年以来,全州各级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工业意识,努力克服卷烟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我州工业带来的严重影响,继续狠抓支柱产业建设,同时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拓市场,加强企业管理,取得一定成效。全rh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703321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2.5%,下降幅度比上年低10.9个百分点。 在全部现价工业企业总产值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196157万元,下降18.3%,集体工业22840万元,下降45.1%,联营企业1060万元,下降36.1%,有限责任公司43731万元,增长16.2%,股份有限公司23231万元,增长115.7%,股份合作企业6041万元,下降53.2%,私营企业158427万元,增长17.1%,个体工业250591万元,增长9.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78万元,下降99.6%,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1165万元,下降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