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鄂州市统计局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发展新项目,建设新农村,营造新环境”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鄂州,全市经济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68.33亿元,增长13.1%,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84.58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58.62亿元,增长5.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6367元。

物价涨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涨幅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涨幅较上年快0.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回落10.0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0.7%,回落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4%,回落7.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较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59万个,下岗职工再就业1.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1.09万吨,增长5.5%;棉花总产量3704吨,增长37.5%;油料5.24万吨,减少4.1%;全年出栏肉猪71.1万头,增长4.1%;出笼家禽930.9万头,增长5.6%;肉类总产量6.26万吨,下降3.4%;水产品产量21.6万吨,增长16.6%。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全年维修改造排涝泵站17座,抗旱泵站33座,受益面积31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56万吨,增长1.8%。建设饮水解困工程,帮助5.0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问题。

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重点贫困村整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开工建设扶贫项目116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28万元;全市落实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1364万元,惠及贫困学生47769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6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91亿元,增长25.5%,其中钢铁、电力、机械、建材、纺织、医药、化工等七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55.43亿元,增长25.3 %,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9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5.9%。

主导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发电量38.23亿千瓦时,增长24.2%;粗钢278.67万吨,增长4.1%;钢材304.67万吨,增长12.5%;水泥339.08万吨,增长7.5%;药品3660吨,增长18.6%。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3.6,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45亿元,增长54.4 %;实现利税16.04亿元,增长42.7%。钢铁、电力、机械、建材、化工等五大行业对规模工业利润贡献突出,新增利润2.2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的98.7 %。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24亿元,增长19.7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1.32万平方米,增长20.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6.69万平方米,增长19.9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中省项目投资16.8亿元,增长12.8%;市属项目投资51.6亿元,增长38.0%。在城镇以上投资中,施工项目319个,比上年增加61个,新开工项目275个,比上年增加69个,亿元施工项目25个,比上年增加9个。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在城镇以上投资中,计划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35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0个,全部或单项建成投产项目21个。全部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6.6亿元,增长26.9 %,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1.7 %。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5.4亿元,增长1.3倍。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6.0亿元,下降14.4%;制造业投资29.1亿元,增长43.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52亿元,增长6.1%。科益医药业扩建、长海绝缘、高智控机械、润阳沥青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鄂钢冷轧薄板工程、电厂脱硫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电力、通信、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12.9亿元,增长16.1 %,占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6.9%,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20.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倍, 旭光大道、花湖泵站改造、220KV沙塘变电扩建工程、110KV汀祖、葛店开发区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成投产;樊口大桥、关葛一级公路(高新大道)、庙岭立交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进一步趋旺。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56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8.05亿元,增长18.7%;其他行业2.95亿元,增长12.1%。

限上企业竞争力增强。商业企业继续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规模效应日益显现。2006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45.14亿元,增长15.9%。武商量贩店、万联广场的增幅超过20%。中石化、中石油、烟草局的销售额增幅达到或超过25%以上。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34%,金银珠宝类增长20.07%,日用品类增长7.7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品类增长27.1%;家具类增长36.03%,通讯器材类增长3.4倍,汽车类增长1.24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6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继续扩大。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25亿美元,增长10.2%。其中海关出口7683万美元,增长41.1%,进口6661万美元,减少8.2%。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海关出口5566万美元,增长88.6%;加工贸易出口2117万美元,减少15.1 %。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引进市外国内资金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过亿元项目14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18个,1000-5000万元项目62个。实际利用外资6633万美元,增长1.33倍。

旅游业收入快速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26.52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6亿元,分别增长9.5%和10.7%;接待入境旅游者5524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8.77万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96亿元,增长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