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武汉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十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2000年增长71.9%,“十五”年均增长10.4%,超出“十五”计划目标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0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9.6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53.65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6.9:48.0:35.1变化为2005年的16.1:47.4:36.5。按总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13908元(折合1716美元),比上年增长11.9%,是2000年的1.4倍。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2%。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23.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7.7%。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水产品、畜禽、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效应进一步凸显,水产品、禽畜产品、瓜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油料等农作物获得较好收成,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3.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5.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8%,民营企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47.1%。工业产品产销率99.2%,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实现增加值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比2000年增长96.1%,“十五”年均增长14.4%。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三大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9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8.3%,产业优势较为突出,对全市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建筑业增长较快。2005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0%。2005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200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城镇投资52.83亿元,增长25.9%;农村投资1.83亿元,增长78.9%。“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98.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3%。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42亿元,比上年增长63.6%;第二产业投资29.66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投资19.75亿元,增长62.5%。全年施工项目258个,新开工项目207个,比上年分别增长27.1%和50.0%。“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过亿元项目27个,过千万元项目71个,投资均超十亿元的鄂钢二期技改工程和武钢球团矿项目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十五”时期,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到位等因素的推动下,鄂州房地产业快速扩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住房消费得到实质性启动。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十五”累计完成投资16.50亿元,比2000年增长13.5倍,年均增长35.1%,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九五”时期的4.8%上升到"十五"时期的11.0%;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46.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3%;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1.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6%;销售额达到5.20亿元,比上年增长70.7%。 五、国内外贸易 内贸消费品市场活跃。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他行业零售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5.5%。住房、汽车、旅游等随着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继续升温。 对外贸易出现新变化。200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1.8%。完成海关出口5703万美元,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1.6%。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宽,出口国家达到54个,全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34家,比上年增加8家,外贸出口稳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增加,全年对外输出劳务205人次,比上年增长12.0%。 实际利用外资下降。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8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2.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受工业经济、市场消费强劲增长拉动,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货物周转量14.6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1%,其中:铁路增长15.4%,公路增长10.1%,水运增长21.5%。完成旅客周转量8.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铁路增长5.0%,公路增长14.3%。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9亿元,增长7.6%;电信业务总量1.07亿元,增长7.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20万户,比上年增长17.1%;移动电话用户33.50万户,增长18.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78万户,比上年增加0.46万户。 旅游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10亿元,增长8.4%,旅游外汇收入250万美元,增长23.3%。全年旅游总人数11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