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鄂州市统计局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市56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规模18.1亿元,全年累计到位资金19.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9.6亿元,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的61%,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鄂黄大桥南岸连线工程、凤凰广场、鄂钢一炼钢、农村电网改造、明塘市场一期等工程投产或部分投产,新增公路29公里,新建一二级公路38.3公里,改建农村公路244.3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4.9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餐饮业实现3.08亿元,增长17.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专业市场优势突现。年末全市限额以上交易市场达38个,比上年增加4家,飞鹅建材、明塘小商品等一批大商场、大市场的主导作用日趋增强,新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仓储式商店、连锁店、超级市场等新的经营业态蓬勃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市场物价稳中微升,200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7%,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8.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2.5%;房地产价格指数为99.3%。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总额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02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7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出口总额5365万美元,增长19.1%;进口总额5391万美元,增长2.1%。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出口达885万美元,增长89.9%;纺织品及服装等传统产品的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出口4112万美元,增长6.6%;农产品出口208万美元,增长4.8倍。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对欧洲出口214万美元,增长4.8倍;对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平稳态势;对北美出口增长5.9%;对香港出口增长84.6%。目前,我市主要贸易伙伴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日本、香港、韩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2002年新增外贸自营出口企业10家,使我市有外贸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9家;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2个,比上年多4家;实际利用外资45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效明显。全年对外劳务输出142人次,比上年增长9.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280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其中,公路4834万吨公里,增长2.6%;水运17972万吨公里,增长4.9%。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7113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公路70998万人公里,增长9.6%;水运338万人公里,增长7.3%。

公用通信能力提高,邮政新型业务继续较快发展。邮电通讯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5亿元,增长17.6%。其中,移动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1.10亿元,增长37.7%。移动电话用户14.16万户,增长49.8%;固定电话用户12.24万户,增长14.0%,其中城市电话7.38万户,增长18.9%。互联网用户2.53万户,增长89.2%。

旅游业持续发展,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步增长。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外国游客2669人次,比上年减少1.3%,港澳台游客3346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87亿元,增长17.6%。旅游外汇收入374.37万美元,增长0.1%。第二届武昌鱼国际旅游文化节和第三届梁子湖捕鱼旅游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了鄂州的知名度。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536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3%,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5%,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市级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2%,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62157万元,比上年下降5.0%。

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加大了对科技、农业、教育事业的投入,科技支出746万元,增长48%,农业支出6053万元,增长13.5%,教育支出11723万元,增长11.3%,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2377万元,保障了国企下岗职工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的需要,行政管理费9649万元,增长16.8%。

金融形势稳定,信誉进一步好转。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39亿元,比年初增加12.3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63亿元,增加5.7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22亿元,比年初增加5.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17亿元,增加1.58亿元,中长期贷款12.41亿元,比年初减少3495万元。新增存差6.94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8.1个百分点,全年现金净投放73353万元,比上年多投放15601万元。

保险业务大幅增长。全年保费收入12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20万元,增长5.3%,人身险保费收入9537万元,增长28.2%。各类保险赔款、给付(退保)支出5282万元,下降11.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149万元,人身险给付(退保)支出3133万元,分别增长48.0%和下降30.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学计算机5155台,建立校园内部互联网17个,大学在校生5059人,比上年增加1028人,各类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96242人,初中升普通高中6192人,升学率7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发展动力增强。2002年,共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53项,争取项目资金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财政科技投入增长48%;全年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使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多个,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到50多个。

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顾地塑胶"给水硬质聚氯乙烯管材、管件"等一批项目得到重点扶持,CAD技术、PDM平台计算机图形设计等信息化技术得到逐步推广,"优质高效双低油菜产业化研究与示范"、"水库网箱养殖技术"等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0.7%,比上年增长1.6个百分点。科技研究与交流取得新成果。全市有五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励,共申请专利40件,建立科技信息数据库2个,引进德国、俄罗斯等外国专家7人次,解决工艺技术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