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五里墩、茅草、五丈港一带出土的三国、六朝青瓷器、铜器成为我市又一重大考古发现,《走进武昌鱼故乡o中国》盛况空前。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98个,文化馆28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乡镇、企业、学校图书馆(室)739个。 广播影视业稳定发展。全市拥有广播电视收转站123座,比上年增加3座,专用光缆网芯长560芯公里,皮长70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5.8%、9.4%,自制节目1633小时,比上年增长54.9%,上中央广播电台新闻13条,上中央电视台新闻9条,24件作品获全国全省各类奖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9%,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6.0%。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7个,卫生技术人员421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5166张。全市乡镇卫生院2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43张。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我市举重获全省青少年体育赛第一名,各项目共获金牌15枚,银牌11枚,铜牌8枚;在重庆永川举行的全国举重基地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3枚。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销售体育彩票2187万元,捐资新建社区体育活动设施7处。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70,比上年下降4,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3万吨,比上年减少2.3%,烟尘排放量1.41万吨,减少2.1%,工业粉尘排放量2.5万吨,减少0.3%,废水排放量4700万吨,比上年增加0.5%。 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全市已有236家水污染企业、247家大气污染企业、36家固体废物生产企业办理了污染物申报登记;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26.4平方公里;环境噪音达标区9个,面积23.1平方公里。 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4.04万公顷,生态示范区1个,面积15.04万公顷。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全年出生人口9038人,出生率为8.73‰,死亡人口5157人,死亡率为4.98‰;全年净增人口3881人,自然增长率为3.75‰,比上年上升0.1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03.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21万人,占51.%,农村人口为50.51万人,占48.7%。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4元,比上年增加545元,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2693元,增加102元,增长3.9%。城镇居民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占家庭总支出比重达31.6%,比上年扩大2.1个百分点,家庭保险支出人均187.44元,占家庭总支出比重达3.3%。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3.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3.7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十三、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城镇老年福利机构21个,床位1010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88个。全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数达19个,覆盖率达91.3%,7029人接受了农村传统救济。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8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59万元,15708人次受益。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市区有11399户家庭29946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城镇从业人员三项保险覆盖面明显扩大,参加失业保险7.9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2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54万人,参保人数大幅上升,保障体制初步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