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荆门市统计局

当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1个,完成投资36.97亿。

年内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火力发电60万千瓦、硫酸35万吨/年、化学肥料5.2万吨/年、棉纺锭5万锭、水泥169万吨/年、化学原药1150吨/年、改建公路431公里、学生席位4010个、通讯基站179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0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6.46亿元,增长23.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5.11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9.36亿元,增长20.8%;餐饮业零售额17.01亿元,增长12.1%;其它行业零售额5.20亿元,下降10.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218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出口  17344万美元,增长34.4%。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5285万美元,增长96.1%;三资企业出口7529万美元,增长1.1%;其它企业出口4530万美元,增长63.9%。

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3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535万美元,增长8.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全年货运周转量(不含铁路)31751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全年客运周转量(不含铁路)250263万人公里,增长6.5%。货运量3580万吨,增长2.3%;客运量4877万人次,增长13.1%。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含通村公路)1321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087公里。

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8.93亿元,比上年增长8.2%;邮政业务收入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1.17万户,下降20.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82万户,下降19.4%;农村电话用户22.35万户,下降16.0%。移动电话用户89.98万户,下降2.1%。国际互联网用户8.6万户,增长37.6%。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905人次,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外国人8472人次,比上年增长8.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全年旅游总收入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旅游外汇收入413.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5%。全市共有涉外星级饭店41家,客房出租率59.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6亿元,增长18.6%。其中,税收收入7.92亿元,增长27.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80亿元,增长44.9%;营业税2.23亿元,增长13.7%;企业所得税0.60亿元,增长72.5%;个人所得税0.31亿元,增长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合计38.66亿元,增长32.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95亿元,增长39.2%;教育支出7.63亿元,增长42.0%;科学技术支出0.42亿元,增长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6亿元,增长28.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4.46亿元,增长1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7.33亿元,增长6.6%;企业存款56.53亿元,增长18.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1.91亿元,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118.22亿元,增长8.6%;中长期贷款81.28亿元,增长40.3%。在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24.07亿元,增长17.0%;工业贷款18.77亿元,增长5.9%;商业贷款61.59亿元,增长7.1%。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2752万元,增长29.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6241万元,增长26.9%;寿险保费收入76511万元,增长30.3%。保险赔付支出42540万元,增长44.9%。其中,财险赔付支出9993万元,增长16.0%;寿险赔付支出32547万元,增长56.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812所,其中,大学1所,中职教育学校30所、普通中学155所,小学389所,幼儿园182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年末在校学生数41.24万人,年内毕业生数12.17万人。全市专任教师数2.46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机构27所,从业人员2793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2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4项。专利受理量520项,专利授权量360项。全市技术合同执行数62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998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1098台(件)。全年获得“中国名牌”2个,获得“湖北名牌”10个。全市共有气象观测台(站)3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区域加密气象观测站66个,卫星云图接受设备1套。全市共有地震台站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拥有各类藏书48.33万册。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放映单位98个。年末广播综合覆盖率96.7%,电视综合覆盖率98.3%。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6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3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机构人员数1237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500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4700人,注册护师、护士3700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720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672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1348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182.3万人。

全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2次。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129枚,其中,金牌58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54次。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81条。年内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6537万元。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5.8亿元,环保施工项目47个。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为315天,集中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1.7%,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2.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全年城市污水处理量4608万吨,污水处理率72%;生活垃圾处理量40.05万吨,处理率8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增长0.1%;公园面积680公顷,增长3.3%。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29起,下降0.3%;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12人,下降1.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4人,下降12.9%。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96起,下降1.0%;交通事故死亡182人,下降0.6%。发生火灾事故198起,下降7.3%;火灾死亡人数1人,下降5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人口)298.5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83‰,人口死亡率为4.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5元,比上年增加1683元,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4652元,增加593元,增长14.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