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业抗灾夺丰收,工业加快发展,旅游业迅速壮大,投资增幅提高,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48.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6.04亿元、127.59亿元、135.10亿元,分别增长3.0%、16.0%、12.4%。三次产业结构为24.7:36.6:38.7,分别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上升0.4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4%。 年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5万人,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0.5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项目建设力度还需加大;财政形势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能源消耗水平寝高,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艰巨。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2.3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1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7.1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3.64干公顷,比上年减少20.38千公顷;蔬菜面积48.2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3干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215.43万吨,比上年增产4.67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量4.84万吨,增产0.50万吨,增长11.5%;油料总产量34.08万吨,减产2.60万吨,下降7.0%;蔬菜产量170.82万吨,增产5.61万吨,增长3.4%;水果32.68万吨,增产5.01万吨,增长18.1%。 全年生猪出栏281.68万头,增长3.9%;家禽出笼2941.57万只,增长4.9%;肉类总产量26.83万吨,增长3.3%;禽蛋产量9.61万吨,增长11.8%。全年水产品产量24.86万吨,增长3.5%。 农机运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2.75万千瓦,增长16.6%。大中型拖拉机8278台,增加1744台,农用排灌机械达27615台,机耕面积221.72千公顷,增长O.6%。年内开工建设水利建设重点工程9项,完成水利建设土石方12.37万立方米,整修水库9座,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O.60干公顷。兴建安全饮水工程27处,新解决了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6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2.38亿元,增长20.3%。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在3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10个行业增幅超过25%。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7.63亿元,增长22.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9.1%;工业品出****货值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 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4.67,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72亿元,增长23.0%;实现利税16.53亿元,下降16.0%,其中利润净亏0.87亿元,和上年相比由盈转亏4.84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0.76亿元,增长1.9倍。在全市总计中,市属企业实现利税16.09亿元,增长30.3%;实现利润8.47亿元,增长33.1%;亏损企业亏损额0.94亿元,下降83%。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32.38亿元,增长15.4%。建筑施工工程竣工产值30.56亿元,增长11.3%。房屋施工面积216.24万平方米,下降3.4%;房屋竣工面积130.12万平方米,下降13.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103.09亿元,增长30.4%;农村投资24.65亿元,增长8.5%。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第一产业投资2.76亿元,增长95.3%;第二产业投资58.25亿元,增长21.O%;第三产业投资42.08亿元,增长42.6%。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32.27亿元,下降3.8%;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投资23.70亿元,增长80.1%;交通、信息传输业投资7.92亿元,增长20.2%;房地产投资9.07亿元,增长70.8%;贸易餐饮业投资7.85亿元,增长65.6%;水利、环境、公共设施投资9.66亿元,增长56.1%;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投资4.61亿元,增长41.4%。 在城镇投资中:全市到位建设资金103.14亿的19.8%;企业自筹资金62.35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0.5%;其他资金来源12.26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11.9%。 当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完成投资38.62亿元。其中:轻机国宝桥米、沙洋220千伏输变电站、楚兴凯龙硝酸氨、中粮二期、洋丰合成氨、宝源高中密度纤维板、电信扩容、移动公司GSM十期、十一期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产。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火力发电60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110公里、水泥10万吨、硫酸2万吨、合成氨lO万吨、化肥2.6万吨、纺锭3万锭、化学原药3080吨、机制纸板10万吨、改建公路358公里、学生席位3940个、旅馆房间500间。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6.47亿元,增长12.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1.64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2.65亿元,增长17.8%;餐饮业零售额17.84亿元,增长15.2%;其他行业零售额7.62亿元,下降19.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类零售额增长29.2%,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7.7%,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增长95.O%,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93.9%,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39.2%。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153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出口12904万美元,增长34.9%。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2695万美元,增长58.4%;三资企业出口7445万美元,增长96.6%;其他企业出口2764万美元,下降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