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荆门市统计局

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6个。全市全年利用外资9849万美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474万美元,增长22.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37426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O%;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235092万人公里,增长0.2%。货运量3499万吨,增长7%;客运量4313万人次,增长4.0%。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含通村公路)939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149公里。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电信业务收人8.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邮政业务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42.62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0.03万户,年内新增3.7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3.4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6.6l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4.3万户,比上年增长15.5%。国际互联网用户6.73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8.6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8956人次。旅游总收入16.14亿元,增长1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旅游创汇316.99万美元。全市有涉外星级饭店42家,客房出租率56.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域财政总收入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6亿元,增长14.5%,在地方财政收人中,一般预算收入10.17亿元,增长9.0%。其中,增值税1.24亿元,增长10.4%;营业税1.96亿元,增长24.2%;企业所得税0.35亿元,增长20.0%;个人所得税0.26亿元,增长1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合计29.12亿元,增长18.4%。其中,支农支出(包括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事业费、农业综合开发等支出)3.10亿元,增长19.2%;教育支出4.97亿元,增长12.9%;科技三项费0.34亿元,增长71.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52亿元,下降68.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6.07亿元,增长14.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1.96亿元,增长12.8%;企业存款47.70亿元,增长18.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3.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8.82亿元,中长期贷款57.92亿元。在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20.57亿元,增长22.7%;工业贷款17.73亿元,增长15.3%;商业贷款57.53亿元,下降4.1%。

全年保险公司参保人(户)数19.58万人(户),保费收入6.99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14亿元,寿险保费收入5.85亿元。保险赔付支出2.05亿元。其中,财险赔付支出0.74亿元,寿险赔付支出l.3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797所,其中,大学2所,中专8所,普通中学156所,职业中学19所,小学423所,幼儿园186所。年末在校学生数40.74万人,年内毕业生数1.16万人。全市专任教师数2.4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年末全市共有科研机构26所,从业人员3.728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0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4项。专利受理量450项,授权量339项。全市技术合同执行数6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927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梅41个,全年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17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4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9.58万台(件)。全市共有各类气象站(台)3个,其中,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个。全市共有地震台站2个,在建GPS卫星定位系统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拥有各类藏书46.46万册,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放映单位98个,广播及电视人口覆盖率在98%以上。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5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9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机构人员数1207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380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4554人,注册护师、护士3550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6937张。年末合作医疗村1106个,享受合作医疗人口119.89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举办大型体育活动2次。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获奖牌231枚,其中,金牌102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53次。年末拥有全民健身路径76条,社区体育健身条件日益完善。年内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622l万元。

十一、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市探明矿种50多种,矿床(点)543处,探明储量并开发利用的矿产达23种。其中,在石油钻探和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的累托石储量673万吨;石膏、白云岩和水泥用石灰岩储量分别为11.6亿吨、12.5亿吨和6亿吨,磷块石储量3.6亿吨。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条,水域面积18.49万公顷,地表水、地下水总量为40.1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8万千瓦。

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比例为90.1%。全市建成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21套,工业废气处理设施455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76.1%。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5.78万吨,排放削减率为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3万吨,排放削减率为1.2%。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人口)294.8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3‰,人口死亡率为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2元,比上年增加807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59元,增加321元,增长8.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

全市年末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18.5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职工4.8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5.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25.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3.7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2.75万人。五种险种社会保险扩面4.75万人。收缴各种社会保险费75990万元,接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8408万元。全市共有8.41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6756张,共收养人数6455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1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O亿元,募集社会福利基金110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259.9万元。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