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业有了进一步发展。邮电通信业改革力度加大,邮政、电信、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平稳分离,电信经营机构增加。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3%。年末长途交换机容量0.9万路端,比上年增长66.67%;市话交换机容量14.2万门,增长13.6%;农话交换机容量14.4万门,增长18.03%。全市73.4%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全市移动电话数达3.2万户,比上年增长9.76%。寻呼用户总数达58843户,比上年增长17.93%;互联网用户数达2244户,是上年的2.3倍。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贸易保持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8%。其中国有经济19.75亿元,下降6.22%;集体经济14.64亿元,增长5.88%;其他经济48.68亿元,增长6.84%。在市场需求不足、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大型商业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市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利税总额比上年增加6225万元。 市场物价继续走低。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5.8%,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6.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中,只有服务项目类和居住类价格水平略有增长。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7.6%,下降2.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9.8%,下降0.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7.1%,下降2.9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下降。受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自身资金短缺、包袱沉重等多种不利因素制约,全年外贸出口总值76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7%。其中,外贸公司出口2365万美元,下降32.7%;开口企业出口3289万美元,增长35.2%;三资企业出口1966万美元,下降24.0%。 利用外资规模缩小。全年利用外资总额171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6.86%。其中,利用外国贷款707万美元,下降58.49%;外商直接投资1008万美元,下降55.6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个,加工贸易项目17个。我市利用外资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市场不够景气和我市招商引资硬软件设施相对薄弱。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各级财税部门深化改革,强化征管,加大入库力度,全年完成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收入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市级财政收入7.71亿元,增长9.55%。保证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发放,保证了社会保障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必要支出。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78亿元,比上年增长7.76%。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78.94亿元,增长4.53%。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中长期贷款18.18亿元,增长2.12%。全市货币净投放量7.14亿元,比上年下降48.51%。 保险业务发展保持了较高增速。全年保险部门承保总额35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3%;保费收入3.88亿元,增长47.62%;给付支出0.84亿元,下降26.37%。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实施,科技推广和运用步伐加快。全年立项实施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01项,其中国家级9项;登记科技成果32项,获奖3项;申请专利92项,专项授权64项。全年项目科技经费总投入1.30亿元。年末实有科研机构46所,从业人员达773人。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有较大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02所,其中大学2所、中专22所、职业学校17所、普通中学164所、小学897所。全年小学以上在校学生人数20.31万人,毕业人数6.1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就。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社会科学取得新成果。大型现代戏《赛龙舟》获省“万国杯”优秀新剧目等多项奖,并晋京参加国庆50周年献礼演出。各类文化机构设施健全,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3个,艺术团体4个,电影放映单位155个。全市有电视台3个,广播电台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5%,电视人口覆盖率91%,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确保全市人民拥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卫生事业发展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实有卫生机构507个,其中医院34个,卫生院66个。实有床位7280张,卫生技术人员11363人,病人治愈率73.8%,“四苗”接种率96%,传染病发病率1.81‰,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市运动员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在省十运会上共获奖牌170枚,其中金牌62枚、银牌59枚、铜牌49枚,金牌总数居全省第五位。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年内共举办大型体育活动12次。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深入,年末实有全民健身路径27套,成人体质监督中心1个,抽测成人3000人。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人民广场完成了“三通一平”,象山三路桥如期峻工,三水厂一期管网配套、七一桥、金宁住宅区一期工程等基本完工,白云大道改造、广场路建设等工程全面展开。创卫迎检工作成效显著,我市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总支出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5.58%。城市建成区面积101.3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达26.96%,公交营运线路网长度552公里,年供水总量15074万吨,供气总量1.94万吨。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一控双达标”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4400多万元,122家限期治理企业中98家完成治理任务或关停转产,限期治理达标率达到80.3%;竹皮河沿岸限期治理的13家重点污染源有8家完成治理任务,治理达标率为62%。全市工业废水达标率81.21%,工业废水处理率96.68%。城市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履盖率均达到100%。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的环评报告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准;钟祥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全市于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市。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年末总人口300.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47万人,女性145.8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08‰,人口死亡率4.08‰,人口自然增长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