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事业迅猛发展。1997年全市保险部门承保总金额249.05亿元,比上年增加33.97%。全年保险费收入1.82亿元,增长57.62%。年末累计有769户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有5.3万户居民参加家庭财产保险,149.2万人参加人身保险。保险部门全年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1.48万件,支付赔款4470万元;处理人身保险赔案10万件,支付赔款2258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狠抓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绩,1997年向国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被批准立项1项,省级立项17项,市级立项47项。全市申请专利54项,被授权20项。1997年全市技术市场成交合同363项,合同金额3834万元,其中技术卖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72项,成交金额2820.65万元。1997年末全市有科研机构65个,其中全民49个,民营16个。 教育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有力推动了薄弱学校建设。1997年全年教育经费投入达4.15亿元,增长10.1%。全市共有学校1660所。其中大学2所,职业中学25所,普通中学197所,小学1127所,在校学生60.1万人,大学在校生0.29万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5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5.57万人,小学在校生35.02万人。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市中艺商城、书画综合楼和钟祥影视娱乐城建成开放。市博物馆完成“战国古尸专馆”工程建设并开馆展出。市图书馆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白云楼古建筑群修复工程和显陵圣号碑、九曲河河段第五道桥复原工程即将完工。小品《路过知青点》获全国戏曲小品创作优秀奖,大戏《楚宫秘史》获省第二届新剧本奖。舞蹈《情洒山乡》获全国“菊花杯”三等奖。全年全市组织了“荆门新韵”春节联欢晚会,“香港百年图片展”,第四届卡拉OK“松下音飞杯”电视大赛及《梦圆今宵》庆回归等大型文艺活动,参加人数累计达30万余人。 1997年底,全市共有放映单位169个,艺术团体2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广播覆盖率95.00%,电视覆盖率91.2%。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市一医住院大楼,市中心血站业务楼,市二医门诊大楼等基本建设项目相继开工,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我市卫生医疗事业将上一个新台阶。年末全市卫生机构577个,医院病床位8427张,卫生技术人员1.39万人。全年全市卫生系统共引进新技术150余项,开展新业务200多项,有20篇论文在全国性医学杂志发表,有5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比去年下降13.76%,“四苗”接种率达95%以上。 1997年,我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体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全市举行市级大型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6次,参加人次85万人次,县市级群众性体育活动74次,参加人员110万人次。据统计,全市共有28.3万名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占适龄学生的85%,其中城区学生达标率为93%。体育比赛成绩骄人,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共获金牌26枚,银牌4枚,铜牌5枚,创建市以来最好成绩。 九、市政建设,环境保护 1997年,我市狠抓城市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荆门城区累计投资1.1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了长2.56公里,宽80米的虎牙关路和长2.1公里,宽50米皂当路荆门城区段。完成了文明示范街──中天街、工商街和府前街的改造;城区主要街道“门前三化”建设初战告捷,共硬化路面近50万平方米。铺设人行步板8.5万平方米(其中彩板7.6万平方米)。完成了市重点工程三水厂的“三通一平”、安居工程,部分环卫、公交、给排水和园林绿化设施建设也取得一定进展。城市环境得到整治,城市容貌有了明显改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955万元,“三废”污染治理项目34项。城市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达到100%。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33‰,人口死亡率为4.8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3‰,比上年降低0.9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292.77万人,比上年增加3.8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88万人,增加3.89万人。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据百户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22元,比上年增加3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增加324元。 注:公报中经济总量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