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荆门市统计局

1997年是荆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中求进,紧中求活,好中求快”的要求,真抓实干,遇难而上,实现年初制定的“抢前争先进位,确保四高四超”的奋斗目标,宏观经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93.90亿元(90年不变价为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3.40亿元,增长16.7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1.30亿元,增长21.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9.20亿元,增长26.02%。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较脆弱,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状况无较大缓解。

一、农业

1997年,我市继续加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力度,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6.97亿元(90年不变价为7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3%。其中种植业产值76.66亿元,增长13.91%;林业产值增长21.11%,牧业产值增长19.41%,渔业产值增长27.27%。

种植业结构有较大调整,经济作物和优质粮比重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计277.72万吨,比上年增长6.40%;棉花总产5.34万吨,增长33.61%;油料总产21.27万吨,增长14.91%。

林业生产和绿化工作再次取得新成绩,全年造林1.57万公顷。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牲猪出栏303.37万头,比上年增长13.24%;家禽出笼3576.47万只,增长34.87%;肉类产量29.39万吨,增长16.91%,水产品产量20.54万吨,比上年增长25.47%。

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26%。农村工业、建筑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农村经济比重上升。农村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簿弱,农副产品流通不畅,尤其是粮食压库较多,农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较重。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7年,我市继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加大工业经济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科技投入,保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0.68亿元(90年不变价为157亿元),增长14.28%。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央企业为52.76亿元,增长2.64%;省属企业12.13亿元,下降2.99%;市属企业165.79亿元,增长17.41%。

轻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轻重工业比例有一定改善。全年乡及乡以上轻工业完成产值82.96亿元,增长13.51%;重工业完成产值147.72亿元,增长14.81%。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36%,其中市属企业实现利税10.19亿元,增长20.67%。全市总资产贡献率为15.34%,比上年上升0.9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7.07%,上升7.07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2.87次,提高0.1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54%,下降0.17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为14.18%,提高1.3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由去年的61.16%降低为57.42%。企业亏损面为14.67%,下降0.21个百分点,亏损额为1.59亿元,较上年下降15.89%。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25.3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145万平方米,建筑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我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调整,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建设有所加强。全年全社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0.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4%。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54亿元,减少37.11%;更新改造投资10.26亿元,增长15.15%;房地产投资4996万元,增长59.11%。技术改造投资占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5.7%,比去年上升13.89个百分点。

全市基建和技改新开工5万元以上项目有401个,在建项目有415个竣工。全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3万吨/年,油罐储量5万m3,磷矿开采10万吨/年,胶合板1万m3/年,刨花板2万m3/年,氮肥1.5万吨/年,啤酒10万吨/年。新建公路31公里,改建公路32公里,长途电缆118延长公里,市话4.6万门,长话2100路端,商业饮食服务网点1.56万m3,城市道路扩建1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0万m2,城市排水管铺设长度10公里。

四、交通邮电

1997年我市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投资1.25亿元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兴修了皂当公路,扩建了荆门火车站等,交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全社会公路和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592万人,比上年减少11.90%,客运周转量123197万人?公里,减少17.50%;货运量1531万吨,减少24.32%。货运周转量140188万吨?公里,减少13.64%。市境内铁路旅客发送量49万人,增长1.03%;货运发送量638.1万吨,增长7.81%。民航航班开通91班次,运送旅客1262人次。

邮电通信事业进一步繁荣,全方位通讯服务迅速发展。97年末,全市程控电话本地网15.10万部,其中农村6.31万部,城市8.79万部。邮电业务总量增加,97年末为1.99亿元,函件发送量917.45万件。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8%。其中国有单位增长5.01%,集体所有制单位增长17.74%,其他经济增长45.56%。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质量档次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心理稳定。

物价涨幅回落到几年来的最低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上涨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个百分点。

六、对外开放和开发

1997年,我市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拓宽投资渠道,对外开放稳步发展。全年共吸收外资到资额1898万美元,新增三资企业7家。

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全年外贸出口总值79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1%,对外供货额达12.23亿元,增长47.9%。

七、财政、金融、保险

1997年我市财政收支形势比较稳定,全市中央、省、市三级财税总收入完成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6%。地方财政支出8.40亿元,增长23.66%。其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2096万元,增长9.45%,文教事业支出1.92亿元,增长20.73%。

金融系统加强宏观调控力度,调整贷款结构,有效支持重点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1997年末,银行各项存款金额96.86亿元,比年初增加5.3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2.48亿元,比年初增加5.36亿元。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25.88亿元,比年初增加18.06亿元,其中短期货款108.53亿元,比年初增加18.04亿元;中长期贷款16.51亿元,比年初增加206万元。货币净投放12.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