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襄樊市统计局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全地域财政收入迈上80亿元新台阶,达到81.3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39亿元,增长3.1%。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增值税增长14.6%,营业税增长9.6%,企业所得税增长36.4%。全市财政总支出48.18亿元,增长36.6%。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59.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8.87亿元,增长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8.27亿元,增长13.3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9.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5.42亿元,增长9.79%;中长期贷款余额84.29亿元,增长9.8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9.5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4.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2亿元,人身险赔付3.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942所,在校生92.51万人。其中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2.1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生3.07万人;普通高中55所,在校生10.27万人;普通初中233所,在校生30.6万人;职业初中3所,在校生3552人;小学1531所,在校生41.5万人;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48716人;特殊学校5所,在校生363人。全市现有教职工64133人,其中专任教师52996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到157家;共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3项,资金总投入7.8亿元;技术转让交易额1.0亿元;专利申请达到821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0.8%。

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实现利税33.2亿元,增长25.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5年,全市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多彩,创作了一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京剧《襄阳米颠》应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邀请进京演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现场直播演出盛况。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55%。电视台7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83%,襄樊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21起违规行为分别给予停业整顿、行政罚款等处罚。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8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病床床位1.2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86万人,注册护士0.65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派出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足球等15个省运会项目和3个非省运会项目的角逐,获金牌76枚、银牌74枚、铜牌85枚,团体总分1879分。全市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78次,参加健身人员达6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577.22万人。出生人口4.82万人,出生率8.3‰;死亡人口2.71万人,死亡率4.69‰;全年净减人口1.5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61‰。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5.8:100。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2.1%,老年人口达到69.91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5元,比上年增长7。84%;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554元,增长8。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91元,增长4.2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7元,增长7.9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8%。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37平方米,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07平方米,同比增长1.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达到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到2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福利机构床位达2.01万张,收养1.84万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51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0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1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12亿元;接受社会捐赠437万元。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市发生各类事故1418起,比上年上升12.1%;造成死亡人数156人,下降17%;造成受伤人数709人,下降20.1%;事故直接财产损失1227万元,上升48.3%。

十二、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成效。全市常用耕地面积400.62千公顷,增加了7.7千公顷,保持了耕地数量的基本稳定。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新增废水处理能力8.09万吨/日,废气处理能力5.72万标立方米/小时。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291天,其它县市区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环境噪声达标到国家和省考核标准。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由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