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十堰市统计局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达30家,民营科研机构56家,科技人员1626人。全市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44项,科技总投入8265万元,省级科技项目10项,投入113.6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51项,技术流通总量2004万元,专利申请登记31项,鉴定科技成果13项。

教育事业稳固发展。1996年,全市各类学校3557所,在校学生66.8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学生5627人;普通中学学校13所,在校学生17705人;普通中学248所,在校学生13.95万人,小学3075所,在校学生41.82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0.13%,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职业技术教育规模扩大。年末职业(含技工)技术学校19所,在校学生8101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15.5%,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520人,在校学生338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0.9%和8.9%。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8个,电影放影单位530个,广播电台7个,电视台7个,电视差转台350座,其中千瓦以上的4座,卫星地球站533座。覆盖人口211.8万人,覆盖率达62.3%,电视覆盖人口238.1万人,覆盖率70%。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4个,其中:医院187个,卫生机构床位8421张,比上年增长8.1%,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256人,增长3.4%,其中医生6710人,增长7.0%。医院、卫生院诊疗人次634.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59.191/10万,经上年减少190.171/10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我市运动员获省级以上奖牌155枚,比上年增长39.6%。其中:金牌30枚、银牌30枚。全市兴办各项体育竞赛1620次,比上年增长15.7%,体育人口达132.5万人,增长3.9%,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85%,提高7个百分点。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340.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88万人,增加3.2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2.66万人,死亡人口2.4万人。

1996年,全市共安置待业人员14.8万人,失业率2.24%,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职工人数已达41.48万人,经上年末增加0.61万人,职工工资总额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4.6%,人平货币工资5936元,增长3.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收入水平有所下降。

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加。1996年,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1306元,比上年增加35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7.9%。

民政事业全面落实国家优抚政策,继续开展扶贫和社会救济工作。1996年,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147个,床位3962张,社会救济对象479人,享受救济的困难户频次为11.44万人次,城镇社会服务设施279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达96%。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环境监测站9个,建立烟尘控制区7个,面积达52.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3.5公顷。当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55个,污染治理投资1046.7万元。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