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5年是“八五”计划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解决思想,统一认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进取,有效地缓和了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保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据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10亿元,比上年约增长7.6%。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履缓慢;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受市场牵制很大;农业遭受严重旱灾,发展滞后;物价涨幅偏高等。经济运行面临着存量盘整和空间拓展问题。 一、农业 今年,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在各级政府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全市人民广开生产自救门路,千方百计抗灾自救,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较好地实现了“当年受灾,当年恢复”的目标,保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局面。据统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3.4亿元(不变价为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6.65%。 林业生产质量提高,荒山面积减少。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8948公顷,比上年下降32.15%。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35.14%。 畜牧业快速发展,肉、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 渔业生产发展势头较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8870吨,比上年增长13.4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1.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4%;大中型拖拉机3457台,下降11.99%;小型拖拉机1085台,下降9.36%;化肥施用量81050(折纯)吨,增长25.64%;农村用电量13898.86万千瓦小时,增长11.48%。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比上年增长2.03千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受市场疲软和资金影响,虽然有些行业发展较快,但因主导工业产品产量大幅下降,导致生产规模继续回落,经济效益下滑。全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2.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企业59.23亿元,下降2.4%;集体企业13.39亿元,增长18.4%。在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中,大中型企业53.42亿元,下降4.1%;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34元,下降1.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8.41亿元,增长2.0%。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0.51%,比上年低23个百分点。在总指数中,工业产品销售率由96.51%下降到96.16%;资金利税率由12.39%下降到5.61%;成本费用利润率由6.57%下降到3.07%;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62次减少到1.23次;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240元,比上年增长4.20%;工业增加值率为28.04%,与上年持平。国有企业亏损面为41.06%,比上年增加6.33个百分点,亏损额0.8亿元,净增0.5亿元。产品积压增多,“三角债”数额偏大(全市一直维持在百亿元左右),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筑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发展。年内全市建筑业增加值6.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国有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5万平方米,增长15.1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2.2万平方米,下降10.9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166元,增长7.66%。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较多。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比上年增长0.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作量下降低于上年。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2.6亿元,下降3.83%;集体经济项目投资4.7亿元,增长27.0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6.7亿元,下降40.71%,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0.6亿元,增长29.15%。城区完成投资17.96亿元,增5.03%。县(市)完成投资12.78亿元,增长34.5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5.22亿元,下降7.20%;更新改造投资9.99亿元,增长0.20%;房地产投资2.10亿元,增长1.56倍。 从资金供应状况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总规模仍然偏大。年末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731个,比上年增长6.25%,计划总投资为92.72亿元,比上年增长9.25%。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加强。在全部单位投资中,能源工业投资所占比重由12.1%下降到6.1%;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比重由9.0%上升到12.9%。农业投资比重由0.8%上升为1.2%。 四、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有所增长,但山区运输的供求矛盾与不平衡状况仍然突出。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116.7万元,增长49.28%;年末城乡电话用户达到68964户,增长78.50%,电话普及率达到3.94%。公众通讯能力继续增强,用户交换机容量达到53835门,长途交换机容量达到6950路端,分别比上年增长18.49%和1.19倍。市话交换程控化比重达100%。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邮路单程长度达到4137公里,比上年延长213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4%,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仍增长6.17%。其中城市25.53亿元,增长9.28%,农村18.58亿元,增长2.10%。分经济类型看,非国有商业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上年的75.0%下降到72.5%,而国有商业则由上年的26.0%上升到27.5%。 全年物价销售总额为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5%。 由于宏观调控带来的资金持续紧张,农产品受灾减产,加上国家一些政策性调价措施的出台,使市场价格上升幅度较高,通货膨胀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年出口总额40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倍;进口总额1434万美元,增长19.60%。年末三资企业已发展到60家,协议外资累计达到5384.27万美元,增长60.41%,实际到资2693.85万美元,增长67.85%。全年来我市旅游、访问、从事商务以及各项活动的外国、台湾、港澳和华侨旅游者人数达3464人次,比上年增长50.61%;全市旅游外汇收入比同期有所增长。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偏紧,存款增速大于贷款增速,现金回笼情况不够理想。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84.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48亿元,增长27.8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9.15亿元,增长20.70%,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3.12亿元,增长28.25%;各项贷款余额(调整以后)为100.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2亿元,增长28.4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60.80亿元,增长15.15%,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7.47亿元,增长19.07%。年末市场现金流通量为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