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黄石市统计局

2008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常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推进“三大战略”,认真落实各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变化,努力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56.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三次产业比重为7.45︰53.45︰39.10,与上年相比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0.3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59个百分点。

表1: 地方生产总值及结构

单位:亿元

2008年

2007年

GDP

比上年

(%)

结构(%)

GDP

比上年

(%)

结构(%)

总    量

556.57

11.6

100.00

466.68

16.4

100.00

第一产业

41.45

3.3

7.45

37.52

10.1

8.04

第二产业

297.5

11.4

53.45

247.62

19.8

53.06

第三产业

217.62

13.5

39.10

181.54

13.0

38.90

受冰冻雨雪、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年GDP呈低开高走下行趋势,第一季度增长13.8%,第二季度增长15.1%,第三季度增长16.9%,第四季度增长1.9%。全年GDP仍然保持了“十一五”以来的两位数增长。

200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980元,比上年增长19.1%。人均财政收入2548元,比上年增长18.0%。

市场物价高位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8%。居民消费的八大类价格中,除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外,其他各类消费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

表2: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较

单位:%

2007年

2008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8

106.8

食品 113.3

116.7

其中:粮食 106.2

111.7

肉禽及其制品 133.9

121.1

油脂 131.4

121.8

蛋  124.0

104.6

菜 108.3

114.8

干鲜瓜果 99.7

114.6

烟酒及用品 100.9

104.5

衣着 98.3

100.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1.7

103.2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2.6

103.6

交通和通信 97.9

99.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9

98.6

居住 106.0

105.5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0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6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万人。2008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7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6%。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下行趋势显现,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约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2.3%;林业增加值0.78亿元,下降7.0%;牧业增加值11.59亿元,增长6.1%;渔业增加值11.96亿元,增长3.5%。

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208.49千公顷,同比增长4.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27千公顷,增加5.4%;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89.22千公顷,增长3.1%。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7千公顷,增长13.9%。粮食总产量达到58.14万吨,增长6.3%。除麻类减产外,其他农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水产品总产量13.58万吨,增长22.0%。

表3: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    称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万吨

58.14

6.3

其中:小麦 万吨

2.86

6.3

玉米  万吨

3.69

16.8

棉花 万吨

0.39

10.1

油料 万吨

7.12

10.6

麻类 万吨

0.88

-16.1

蔬菜(不含果用瓜) 万吨

59.14

3.1

生猪出栏 万头

95.21

10.6

家禽出笼 万只

1406.93

146.8

肉类总产量 万吨

9.44

22.3

其中:猪肉 万吨

7.07

10.3

禽蛋产量 万吨

2.90

5.0

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等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达到86.0%。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列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农产品出口35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7.43万千瓦,增长14.6%;农村用电量8.87亿千瓦时,增长3.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55万吨,增长3.2%;有效灌溉面积37.83千公顷,减少1.9%;旱涝保收面积30.42千公顷,减少5.1%。新农村建设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成效显著。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6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增长12.6%。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12.5%。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1%,集体企业增长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6%,私营企业增长21.2%。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7%。(见表4、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