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4年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不仅努力克服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困难,也很好地保持了行政区划变动所需要的稳定局面,全市社会经济建设在上年度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增长,综合实力有新的提高,为新十堰的长足发展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据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0亿元,增长18.2%,高出全国平均增幅约6.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6.0%。全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城市经济结构单一,城乡结合的互补性较差,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另外,物价涨幅过大,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在新的一年里加强规划,大力调控。 一、农业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我市农村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收效明显。尤其在春夏旱情较重、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依靠林、牧、渔业的快速发展而促成农业产值的有效增长。199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4.3亿元(不变价为22.1亿元),比上年增长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造林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2137公顷,林工建设进展顺利;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继续加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3%。 畜牧业稳定发展,肉、禽蛋等畜产品产量均有增加。 渔业生产发展高速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631万吨,比上年增长73.9%,创下渔业生产新纪录。 农业生产条件有些下降。年末全市农业机构总动力40.61万千瓦,比上年末下降1.4%;大中型拖拉机3928台,下降6.4%;小型拖拉机1197台,下降12.1%;化肥施用量65412(折纯)万吨,下降4.8%;农村用电量12467.94万千瓦小时,下降17.8%。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全年共创增加值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在全部工业中,国有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23.3%;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达到3.1亿元。大中型企业增长19.5%,城区增长20.9%。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5亿元,增长41.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8.8亿元,增长19%,主导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1,比上年低22个百分点。在总指数中,工业产品销售由97.6%下降到97.4%;资金利税率由18.94%下降到13.12%;成本费用利润率由10.32%下降到7.49%;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2.37次下降到1.74次;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6.90%;工业增加值率由上年的31.94%下降到30.46%。国有企业亏损面为33.4%,与上年持平,亏损额0.3亿元,减亏6.20%。产品积压增多,相互拖欠严重,乡镇工业经济效益尚待从根本上提高。 建筑业生产经营有所增长。年内全市建筑企业(不含外来施工队)总产值4.26亿元,增长19.7%。国有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44万平方米,增长67.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074元,增长20.3%;亏损面有所缩小,工程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新的增长。年内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比上年增长47.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作量增长2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3.5亿元,增长65.1%;集体经济项目投资3.7亿元,增长22.7%。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增长85.8%;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5.95亿元,增长52.5%。城区完成投资15.7亿元,县(市)合计完成11.6亿元,增长23.1%。 基本建设投资16.4亿元,增长77.5%;更新改造投资9.97亿元,增长46.6%;房地产投资0.82亿元,与上年持平。 年末在建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为84亿元,在建项目偏大。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国有单位投资中,能源工业投资所占比重由3.8%上升到12.1%;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比重由5.8%上升到9.0%;农业投资比重为0.8%,与上年持平。基本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年内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主要有:炼铁1万吨,水电8.3万千瓦,水泥12万吨,化肥2000吨,新建公路63公里,改建公路20.6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41000门,载货汽车制造42200辆,轮胎30万套。 四、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有所下降,运输能力和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邮电通讯能力有很大提高。年内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114.7万元,增长47.7%;新发展城乡电话用户达到13815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04%。公众通信能力继续增长,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58172门,长途交换机容量达到3170路端,分别较上年增长109.3%和4.3倍。市话交换程控化比重达100%,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增邮路163公里,邮政业务计算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年内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比上年增长51%,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2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其中城市19.9亿元,增长34%;农村15.5亿元,增长81%。分经济类型看,非国有商业异常活跃,其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上年的55%上升到75%,而国有商业则由上年的46%下降到26%。 受工业生产压缩的影响,物资销售市场出现萎缩。全年物资销售总额为31.04亿元,比上年下降8.6%,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更多。 由于大环境的拉动,以及农产品受灾、居民收入超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年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市域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六、对外经济 对外交流有很大增长。年内出口总额15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6%;进口总额1199万美元,增长13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545万美元,增长147%。年末已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66户。全年来我市旅游、访问、从事商务以及各项活动的外国、台湾、港澳和华侨旅游者人数达2300人次,比上年有所增加;旅游外汇收入也有所增长。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存款增长较快,现金回笼情况也比较理想。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69.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21亿元,增长5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4.54亿元,增长37%,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2.13亿元,增长62%;各项贷款余额为80.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99亿元,增长2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56.12亿元,增长25%,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1.60亿元,增长34%。年末市场现金流通量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