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经济总量和产业扩张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襄樊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2.4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5.6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2亿元,同比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375.94亿元,同比增长15.8%。按季度分:一季度增长14%,二季度增长14.8%,三季度增长15%,四季度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18458元,同比增长14.5%。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8∶43.6∶38.6调整为17.5∶45.0∶37.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8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成长加快。2008年,襄樊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实现“双过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达到1023家,比上年净增3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82.4亿元,同比增长35.6%。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8年全市新建农业产业化项目38个,总投资27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过10亿元的4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县域经济增势强劲。2008年,7个县(市)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6.1亿元,同比增长16.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54亿元,同比增长47.1%;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9%上升到35.4%;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市财政比重由上年的43.6%提高到44.1%。 市场物价趋于回落。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2%,较之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分别回落3.5、2.9、1.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4.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7.88%,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3.3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粮食面积625.36千公顷,同比增长3.6%,粮食总产量 413.12万吨,同比增长4.6%;全年棉花总产量4.26万吨,同比增长13.8%;全年油料总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11.0%;全年蔬菜总产量309.91万吨,同比增长0.04%。全市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生猪出栏达到458.23万头,同比增长13.04%;羊出栏110.68万只,同比增长12.04%;牛出栏40.34万头, 同比增长16.01%;家禽出笼6453.2万只,同比增长14.7%;禽蛋产量20.17万吨, 同比增长15.5%;水产品产量14.69万吨,同比增长28.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市紧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在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食品、纺织、医药化工及能源工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412.92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8.32亿元,同比增长28.1%,比上年加快5.9个百分点。新增食品和纺织两个“百亿元”产业,烟草食品产业完成总产值 157.79亿元,同比增长77.4%;纺织产业完成总产值106.48亿元,同比增长18.4%。全年汽车、纺织、烟草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电力完成工业总产值 939.39亿元,同比增长3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6.8%。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白酒产量2.96万千升,同比增长23.5%;卷烟产量347.38亿支,同比增长22.4%;纱产量21.27万吨,同比增长12.7%;布产量6.19亿米,同比增长21.1%;服装产量1767.16万件,同比增长1.08%;水泥产量398.98万吨,同比增长12.1%;汽车产量24.1万辆,同比增长24.1%;发电量104.17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3% 。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1%,元-11月,911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3.21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利润34.71亿元,同比增长34.9%;完成税金总额43.44亿元,同比增长15.2%。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8.0亿元,同比增长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77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8.59亿元,同比增长43.2%,施工项目1552个,同比增加1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48个,比去年净增367个。市委、市政府确立了100个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8.4亿元,占城镇以上完成投资的50% ,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工业化项目比重提高。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2.98亿元,同比增长37.8%。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82.64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53.9%,同比增长38.2%,成为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62.38亿元,比去年净增63.22亿元;电力燃气及水投资完成16.8亿元,比去年减少14.52亿元,同比下降46.3%。100个亿元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62个,占100个亿元项目62%。 房地产开发增速趋缓。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21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屋施工面积达到48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0%;商品房销售面积12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3%;商品房空置面积 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0.29亿元,同比增长24.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5.25亿元,县零售额完成25.58亿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69.46亿元,分别增长 25.3%、 24.9%和22.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9.42亿元,同比增长25.1%;住宿餐饮业 44.53亿元,同比增长31.0%;其他行业56.34亿元,同比增长18.6%。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2461万美元,同比增长30.2%。其中:外贸出口额达37529万美元,同比增长35.4%;一般贸易出口总额 36826万美元,同比增长35.5%。进口额14932万美元。进出口贸易顺差为22597万美元。 利用外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 16928万美元,同比增长58.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2300万美元的37.63%。2008年,新批外资项目22个,项目总额20914万美元。其中:来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共20家,合同外资金额达 16954万美元,占总额的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