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襄樊市统计局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274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0.3公里。全市新增通村水泥路1410公里,累计通达里程突破 10000公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比例达92%。全市货物周转量47837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0%;旅客周转量38078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5.9%。全年更新投入公交车辆121台,新开通和调整延伸公交线路 11条72公里。建成乡镇客运五级站10个,候车亭190个,招呼站400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36条,新增农村客车82辆,新增通班车行政村135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2.6%。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3.47亿元,同比增长11.2%;电信业务总量16.64亿元,同比增长12.3%。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 218.28万户。本地电话用户87.4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1.11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08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旅游外汇收入 1473.32万美元,同比增长46.4%;接待国内旅游者820.1万人次,同比增长9.2%;国内旅游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16.2%。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态势良好。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 824648万元,同比增长19.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00562万元,同比增长 25.1%。其中:国税收入63781万元,同比增长18.4%,地税完成172364万元,同比增长31.5%。

金融存贷款大幅增长。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1.67亿元,比年初增长 21.7%,其中:储蓄存款574.79亿元,比年初增长22.4%;企业存款154.44亿元,比年初增长11.1%。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3.35亿元,比年初增长18.3%,其中:短期贷款165.58亿元,比年初增长 11.6%;中长期贷款193.02亿元,比年初增长22.0%。全年货币累计回笼23.9亿元,同比增长9.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费收入30.16亿元,同比增长4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亿元,同比下降3.7%;寿险保费收入24.67亿元,同比增长71.1%,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38亿元,意外险保费收入0.31亿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56亿元,同比下降24.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全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0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0项,有7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1850件,实用新型专利912件,外观设计专利509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电子信息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6.3%;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增加值1.17亿元,同比下降0.2%;新材料增加值12.92亿元,同比增长2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1.52亿元,同比增长23.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增加值8.19亿元,与上年持平。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36所,在校生83.9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2.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生7.82万人;普通中学264所,在校学生33.77万人;小学949所,在校生33.05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0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08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3%;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5.78万户。2008年度文化市场共处罚违规网吧7600余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17家(次)。同时,积极推进娱乐市场、音像市场、演出市场的监管。共检查游戏机室419家次,销毁各类赌博机390多台;组织音像市场反盗版集中检查7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5万余盘,处罚违法经营户32家次,有效保证了襄樊人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0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58万张;卫生机构人员3.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3万人,执业医师7676人,注册护师(士)6795万人。

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8年我市承办了全省青少年室内排球、沙滩排球比赛,我市取得了男子室内排球、沙滩排球两个项目的冠军,女子沙滩排球获得第三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84.3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94.71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3.1%。新出生人口6.1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5‰;死亡人口4.0万人,死亡率为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5.4∶100。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襄樊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92元,同比增长12.7%;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59元,同比增长11.9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7%;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8.32平方米,减少0.86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80元,同比增长1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8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70平方米,增加0.41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市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8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2.0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5.6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上年的185元提高到215元,15.22万多城镇困难居民享受低保,12.65万多农村特困群众获得低保救助,3352户农村危房得到改造。同时,我市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接待过往援川部队81个军列,35903人,筹集各项捐款2217.8万元,捐助救灾帐篷2000顶。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管理取得进一步成效。2008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积421.72千公顷,比去年增加12.15千公顷。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2天,占全年天数的85%,比上年增加1天;各县(市)城关镇(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全年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减少6.78%,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减少3.55%。

安全生产情况良好。2008年襄樊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总体下降,事故起数增长7.1%,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 6.4%、47.8%和13.8%。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襄樊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为初步核算数,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