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武汉市统计局

旅游业不断壮大。全市旅游景区(点)32家。其中4A级旅游区6家。旅游星级饭店三星级53家,115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3家,共有客房14993间,床位27482张。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1.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15%。接待海外旅游者人天数68.96万人天,增长25.13%。国内旅游人数2607.05万人次,增长24.2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2.71亿元,增长26.88%。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6亿美元,增长34.04%。国内旅游收入192.24亿元,增长26.5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288.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129.21亿元,增长29.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02亿元,增长29.3%。地方财政支出163.85亿元,增长19.9%。

金融行业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13.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1582.13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54.95亿元,增长17.9%。贷款增幅高于存款1.4个百分点,存贷差增幅有所缩小。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8.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01.27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22.6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62.69亿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53.46亿元,当年新增167.90亿元。

保险业市场继续扩张。全年保费收入46.06亿元,增长11.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99亿元,增长40.07%;寿险保费收入33.07亿元,增长3.28%。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3.17亿元,增长28.1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84亿元,增长45.42%;寿险赔付支出5.33亿元,增长9.12%。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排水、自来水管网、“川气入汉”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城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全市用气用户数为128万户,其中,管道煤气用户为60万人。当年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气化率92.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用电量185.58亿千瓦时,增长3.8%。其中工业用电111.27亿千瓦时,增长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8.11亿千瓦时和3.60亿千瓦时,分别增长0.5%和38.0%。

全年新、改、扩建道路76条,对21条道路实施黑色化改造。全年改、扩、建等级公路257.96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752.22公里,比上年增长6.35%,其中等级公路3755.08公里,增长8.33%。公路路网密度62.26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6.35%。年末,空中航线102条,拥有公交线路224条,公交客车960辆,专线车4503辆,出租车12137辆。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循礼门地下通道、井岗公铁立交和绕城公路东北段实现通车。

大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新建环城森林生态工程80公里、机场路绿化工程17.8公里、新、改、扩建14个城市公园、20个游园,新增7个公园免费开放。年末,全市拥有公园32个。完成60条城市干道绿化改造。全年中心城区植树62万株,市区垂直绿化10.35公里。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限期治理老污染源30项,排污口整治11项,噪声达标区累计达到48片,共143.2平方公里。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9分贝。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0.1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44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3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42%,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6—11岁人口入学率为99.99%。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624所,增长0.48%,在园幼儿10.83万人,增长5.74%;小学1192所,下降6.07%,在校学生57.8万人,下降7.31%;普通中学531所,下降1.30%,在校学生54.3万人,下降1.58%;职业学校57所,下降13.64%,在校学生3.40万人,增长9.41%;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1所,与上年持平,在校学生5.09万人,增长22.08%;普通高等学校52所,增长8.33%,在校学生61.58万人,增长25.55%。继续教育发展较快,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数15.71万人,增长6.59%。加强教学条件的改善,扩建、改造中小学危房9.25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中小学学校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至年末,全市已累计建成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2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全年科技部门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1087项,其中地方科技计划项目287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800项。全市登记科技成果181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110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108项。全年专利申请4200件,授权专利1600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100项,合同成交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8.9%。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11家,比上年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641亿元,增长1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3.9%。累计民营科技企业3800家,比上年增长8.6%,民营科技企业当年实现技工贸收入310亿元,增长10.71%。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6个,艺术表演团体17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和99.8%。专业文艺持续繁荣,全年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并上演剧(节)目14台,其中获国家奖的有8个、获省级奖的有4个。《三寸金莲》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国家奖励。社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次数19次,组织开展“武汉•中法文化年”活动。成功举办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和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完成对盘龙城、昙华林、红楼等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规划。市直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数73万人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8个,病床床位3.2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17万人,其中医生1.99万人,护师、护士1.81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50人,病床5.2张。全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29.99人/10万人,五类免疫接种率均超过97.5%,郊区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比率为90%,新增42.3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城区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比率为100%,以街道为单位,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为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9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得7枚金牌,其中世界级金牌4枚,国家级金牌3枚。全年开展全市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56次,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亚洲男子足球外围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