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对我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圆满完成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增幅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创9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00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1109.43亿元,增长13.1%。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26238元(折合3245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7:44.2:49.1变化为2005年的4.9:45.5:49.6。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0%,超过“十五”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6%、14.5%、12.8%。 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3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52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0%。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比2000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38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地方财政收入170.43亿元,增长30.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82亿元,增长31.3%。地方财政支出204.92亿元,增长23.2%。“十五”时期,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3%,高于“九五”时期年均增幅5.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回落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4.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回落3.9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21.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72.90万人,增加9.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上年末持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5万个,转移农业劳动力5.3万人。 二、农业 全市农业总产值18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种植业产值103.32亿元,增长5.8%。粮食产量137.52万吨,增长4.6%;棉花产量2.77万吨,增长7.7%;油料产量19.04万吨,下降1.3%;蔬菜产量576.28万吨,增长1.6%。 全市造林面积6.0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6.3%;当年育苗面积3.1千公顷,增长2.6%;幼林作业面积13.39千公顷,下降6.3%;成林抚育面积39.18千公顷,增长1.6%。 全年生猪出栏230.62万头,比上年增长6.2%;家禽出笼4600.02万只,下降2.4%;牛奶产量9.28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17.63万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39.43万吨,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2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86.69亿元,增长28.2%。轻重工业结构由上年的27.5:72.5变为22.0:78.0。钢铁、汽车、光电子等十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52.17亿元,增长27.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1%。全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30家,其中有5家企业过百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6%,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 “十五”时期,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 全年生产钢材963.91万吨,比上年增长13.3%;汽车16.79万辆,增长62.5%;移动电话248.49万部,增长36.1%;原油加工量396.20万吨,增长6.8%;显示器416.29万台,增长1.25倍;房间空调器239.94万台,增长34.9%;卷烟159.34万箱,增长2.9%;服装7662.28万件,增长39.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6点,比上年提高16.0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53.91亿元,增长28.2%;利税总额277.99亿元,增长16.6%,其中利润总额124.08亿元,增长10.1%。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年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44.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46.38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5519.6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336.67万平方米,增加110.47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6.31万元/人,增长7.8%。 “十五”时期,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8.20亿元,增长29.8%。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36.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58.73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4.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94.32亿元,增长70.5%,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投资123.73亿元,增长41.3%。 全市55个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277.40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26.3%。武钢二热轧、神龙汽车、东风本田汽车、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及7条高速出口公路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香港路立交桥、江汉一桥大修、江滩三期等工程顺利完工。 “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60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1倍;年均增长15.2%,比“九五”时期提高6.4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2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增幅比上年回落9.9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2749.63万平方米,增长12.7%;竣工面积816.72万平方米,增长16.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2.25万平方米,增长18.6%。全年销售商品房681.85万平方米,增长3.6%,商品房销售额193.75亿元,增长17.0%;商品房空置面积162.14万平方米,增长33.2%。 “十五”时期,房地产开发投资948.6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86倍。 六、国内贸易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2.6%。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批发零售业935.35亿元,增长12.1%;餐饮业144.97亿元,增长19.6%;其他行业48.32亿元,增长19.6%。全年在市内新增大中型超市7个,新增便民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194个。从各种经营业态零售额看,百货商场增长11.5%,超级市场增长14.1%,专业店增长15.9%,专卖店增长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