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武汉市统计局

全市批发零售业(含限额以上批零业、限额以下批零业及个体户,以下简称批零业)全年实现销售309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业实现销售1747.80亿元,增长14.0%,限额以下批零业及个体户实现销售1351.44亿元,增长27.0%。

“十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2.4%。

七、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6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0%。其中,出口25.40亿美元,增长31.5%。在出口额中,机电产品出口9.50亿美元,增长39.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3亿美元,增长33.1%;国有企业出口14.90亿美元,增长29.9%,民营、三资企业出口10.50亿美元,增长34.4%。出口国别和地区数累计达到167个。

“十五”时期,累计进出口总额179.8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88倍。其中累计出口79.9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48倍,年均增长16.7%。

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额19.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6%。实际利用外资17.40亿美元,增长14.5%。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713家,比“九五”期末增加988家,“十五”时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0.3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49倍,年均增长20.3%。

成功举办武汉国际机电博览会、光博会、华创会、“2005香港?湖北周”、“2005中法地方政府论坛”等活动,已与12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累计已有60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汉投资,投资项目66项。全年实现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

八、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5.43亿元,比上年增长6.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增长24.4%。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277.6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1%。其中,铁路987.00亿吨公里,增长5.2%;公路66.40亿吨公里,增长12.3%;水运223.57亿吨公里,增长8.5%;航空0.68亿吨公里,增长4.3%。全年客运周转量507.82亿人公里,增长4.4%。其中,铁路388.00亿人公里,增长1.4%;公路68.60亿人公里,增长14.7%;航空51.22亿人公里,增长16.5%。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781.54公里,比上年增长0.6%,其中等级公路4778.19公里,增长27.25%。公路路网密度62.64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0.6%。年末,民用航空航线106条,拥有公交线路215条,公交客车873辆,专线车4694辆,出租车12137辆。

年末汽车拥有量37.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8%。其中小汽车27.1万辆,增长11.6%,私车17.8万辆,增长26.2%,私小汽车14.7万辆,增长24.6%。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6.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市话局用交换机容量23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389.25万户(含小灵通用户),增长11.4%,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47.19万户,下降2.7%;移动电话用户数545.27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达132万户。

全市旅游景区(点)30家。其中4A级旅游区6家。旅游星级饭店120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54家,共有客房15447间,床位28410张。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1.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1%。接待海外旅游者人天数93.49万人天,增长35.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5.19亿元,增长16.0%。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2亿美元,增长36.5%;国内旅游收入221.22亿元,增长15.1%。

九、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84.95亿元,比年初增加521.38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1686.2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73.1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70.88亿元,比年初增加417.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46.6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73.42亿元。消费贷款375.0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315.00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6-11岁人口入学率达100%,6-14岁盲聋弱智人口入学率达99.7%。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608所,在园幼儿10.84万人;小学1080所,在校学生52.25万人;普通中学510所,在校学生52.7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52所(不包括技校),在校学生15.0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52所,在校学生69.35万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数11.90万人。扩建、改造中小学危房8.88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中小学学校竣工面积16.88万平方米。

至年末,武汉地区科研机构106所,全地区科技活动人员5.30万人,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30项。建成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全年科技部门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75项,登记科技成果323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12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187项,科技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三位。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233件,专利授权2382件。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140家,比上年增长20.0%,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800亿元,增长2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27.4%。累计民营科技企业4018家,增长5.7%,民营科技企业当年实现技工贸收入356亿元,增长11.3%。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至年末,全市有文化馆、群艺馆15个,公共图书馆17个,艺术表演团体15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4%和99.9%。全年市属艺术表演团体新排上演剧目30台,专业剧团获国家奖11个、获省级奖42个。成功主办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全年开展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次数85次,市直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数102万人次,市直图书馆接待读者190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1个,病床床位3.5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78万人,其中医生1.97万人,护师、护士1.79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5人,病床3.84张。全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为420人/10万人,儿童免疫接种率均达98%,城区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比率为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74.94万人,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为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99.2%。

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得13枚金牌,其中世界级金牌2枚,国家级金牌11枚。全年全市举办运动会20次,参加运动会人数55万人次,开展全市群众性竞赛活动60次。成功举办市七运会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武汉足球队荣获2005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杯冠军。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58万人。户籍人口801.36万人,人口出生率6.59‰,人口死亡率3.73‰,人口自然增长率2.86‰。计划生育率9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