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武汉市统计局

武汉市统计局

2007年3月8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9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194.00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280.09亿元,增长13.0%。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5%、46.1%和49.4%。

全市财政收入50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地方财政收入231.85亿元,增长3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60亿元,增长28.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涨幅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回落0.2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3%,涨幅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2%,涨幅回落5.4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29.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80.00万人,增加7.10万人。全市下岗失业职工人员再就业8.3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4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万人。

二、农业

全市农业总产值191.2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种植业产值112.29亿元,增长5.6%。粮食产量135.67万吨,下降1.3%;棉花产量3.07万吨,增长10.8%;油料产量18.41万吨,下降3.3%,蔬菜产量594.55万吨,增长3.2%。

全市造林面积6.5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3%;当年育苗面积1.76千公顷,下降43.2%;幼林作业面积11.82千公顷,下降11.7%;成林抚育面积39.72千公顷,增长1.4%。

全年生猪出栏232.59万头,比上年增长0.9%;家禽出笼4227.95万只,下降8.1%;牛奶产量10.52万吨,增长13.4%;禽蛋产量18.50万吨,增长4.9%;水产品产量39.66万吨,增长0.6%。

全市蔬菜保温设施栽培面积50万亩,水产网箱养殖面积63万平方米,规范化畜牧业养殖小区85个,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64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100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增幅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0.53亿元,增长24.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18.59亿元,增长22.7%。轻重工业结构比为21.92:78.08。

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等十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52.92亿元,增长2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9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72户,比上年增加42户。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6户,比上年增加1户。

全年钢材产量1010.80万吨,比上年增长4.9%;生铁产量1100.25万吨,增长8.3%;汽车26.81万辆,增长59.7%;光缆384.54万芯千米,增长21.6%;原油加工量403.66万吨,增长1.9%;显示器812.13万台,增长95.1%;房间空调器342.08万台,增长42.6%;卷烟186.04万箱,增长4.7%;液态乳14.01万吨,增长23.0%;软饮料106.03万吨,增长33.7%;啤酒7.15亿升,增长18.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8.30,比上年提高2.3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46%,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65.51亿元,增长18.2%;利税总额342.79亿元,增长17.0%,其中利润总额136.39亿元,增长6.5%。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9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852.76亿元,增长16.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49.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80.14万平方米,其中招标承包面积5351.9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360.31万平方米,增加110.00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8.94万元/人,增长16.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7.06亿元,增长26.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922.38亿元,增长29.1%,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67.43亿元,增长21.6%,回落16.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329.77亿元,增长21.0%,回落19.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与非国有单位投资比例为57:43,国有经济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72.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8.1%,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66.8亿元,增长76.8%,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投资154.1亿元,增长24.5%。

全市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5.31亿元,占全市投资的27.6%,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全市引进内资项目320项,实际到位内资201.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实际到位内资158.97亿元。

五、房地产业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66.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增幅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271.80亿元,增长25.3%,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2876.92万平方米,增长4.6%,竣工面积873.83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429.16万平方米,增长5.7%,竣工面积774.47万平方米,增长7.2%。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14.11亿元,增长171.2%,施工面积154.95万平方米,增长131.3%。

全年销售商品房960.88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空置面积180.52万平方米,增长11.3%。

全年房屋交易14.28万起,比上年增加1.5万起,其中存量房交易7.28万起,增加1.27万起。全年房屋交易产价417.91亿元,其中存量房交易产价165.30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1075.67亿元,增长15.0%;住宿餐饮业177.13亿元,增长17.9%;其他行业40.53亿元,下降5.8%。从限额以上各种经营业态零售额看,百货商场增长23.8%,超级市场增长13.6%,专业店增长67.7%,专卖店下降20.7%,便利店增长9.5%。

全市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及个体户,以下简称批零业)年实现销售359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业实现销售2195.90亿元,增长25.6%,限额以下批零业及个体户实现销售1399.68亿元,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