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80.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出口37.77亿美元,增长48.7%,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在出口额中,机电产品出口19.19亿美元,增长10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61亿美元,增长108.5%;国有企业出口20.34亿美元,增长36.5%,民营、三资企业出口17.44亿美元,增长66.1%。出口国别和地区数累计达170个。 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额2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实际利用外资20.01美元,增长15.0%,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961个,其中当年新批“三资”企业228个。截至年底,有69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武汉投资。全年实现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75亿美元,增长16.7%。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312.73亿吨公里,增长4.0%。其中,铁路1017.00亿吨公里,增长3.0%;公路69.45亿公里,增长4.6%;水运225.53亿吨公里,增长8.9%;航空0.76亿吨公里,增长13.8%。全年旅客周转量543.14亿人公里,增长6.7%。其中,铁路410.00亿人公里,增长5.3%;公路71.08亿人公里,增长3.6%;航空62.06亿人公里,增长21.1%。 年末,人均道路面积9.9平方米。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684.84公里,比上年增长81.63%,其中等级公路8153.64公里。公路路网密度113.78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民用航空航线118条,比上年增加12条,其中国际航线10条, 增加6条;拥有公交线路242条,公交客车885辆,专线车4995辆,出租车12137辆。 年末汽车拥有量达41.8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98%。其中私车22.45万辆,增长23.9%。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市话局用交换机容量235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含小灵通用户)达403.45万户,增长5.8%,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40.1万户,下降4.6%;移动电话用户数691.99万户,全市拥有长途交换机9万路端、长途电路60多万条。 全市旅游景区(点)30家。其中4A级旅游区8家。旅游星级饭店119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22家,三星级52家,共有客房15457间,床位28364张。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5.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接待海外旅游者人天数107.35万人天,增长14.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6.22亿元,增长13.2%。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5亿美元,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250.70亿元,增长13.3%。 九、金融 年末,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684.32亿元,比年初增加593.68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1931.2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87.7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73.68亿元,比年初增加502.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224.78亿元;中长期贷款2126.71亿元。消费贷款442.5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388.00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6-11岁人口入学率达100%,6-14岁盲聋弱智人口入学率达9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3.14%。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616所,在园幼儿11.26万人;小学981所,在校学生47.53万人;普通中学483所,在校学生51.3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41所(不包括技校),在校学生17.5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52所,在校学生74.72万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数16.56万人。扩建、改造中小学危房8.17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中小学学校竣工面积26.28万平方米。 全市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至年末,武汉地区科研机构105所,全地区科技活动人员6.1万人,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53个。目前拥有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国家级生产力中心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3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4个。全年科技部门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210项,登记科技成果359项,评定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316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150项、市级152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达8125件,专利授权2855件。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4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5%。 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504家,比上年增加172家;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1100.4亿元,增长3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9.70亿元,增长30%。累计民营科技企业4600家,增长14.48%,民营科技企业当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80.70亿元,增长25.73%。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至年末,全市有文化馆、群艺馆15个,公共图书馆17个,艺术表演团体16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97%和99.95%。全年市属艺术表演团体新排上演剧目16台,专业剧团获国家奖13个,获省级奖21个。全年开展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次数6项,市直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86.1万人次,市直图书馆接待读者186.5万人次。与中央电视台联办“江城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第3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电视文艺类最高奖项?“白金奖”。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事业机构2111个,卫生事业床位数3806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43个,病床床位31767张;卫生技术人员5.25万人,其中医生2.12万人,护师、护士1.93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61人,病床4.75张。全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380人/10万人,儿童免疫接种率98.7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为149.70万人,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99.98%。 全市从事体育业余基础训练的学员3072人,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武汉市运动员共获得15枚金牌,其中世界级金牌7枚,国家级金牌8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84万人,人口出生率7.61‰,人口死亡率3.96‰,人口自然增长率3.65‰,人口净迁移率16.19‰,计划生育率98.14%,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9.98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工薪收入9110.49元,增长2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48元,增长9.4%,其中现金纯收入4218.4元,增长15.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8.8%,与上年持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4.4%,下降2.7个百分点。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86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28平方米,提高3.4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脑61.4台,空调器144.6台,移动电话146.8部;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9.7台,固定电话78.1部,移动电话115.7部,电冰箱61台,摩托车33辆。全市燃气用户达135.5万户、气化率达93.07%,其中天然气用户58万户。城区自来水普及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