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武汉市统计局

武汉市统计局

2004年2月23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非典”的影响,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速。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662.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2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41.80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826.40亿元,增长12.5%。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21460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6.0:44.2:49.8变化为5.7:44.6:49.7。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30.8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7.6%,地方财政收入99.71亿元,增长16.2%,其中,工商税收52.08亿元,增长18.0%。地方财政支出171.40亿元,增长16.4%。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和农业支出分别增长18.7%和23.4%。

市场价格总水平止跌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其中,居住上涨6.0%,食品上涨4.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5%,衣着上涨1.1%,烟酒及用品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2.2%,交通和通讯下降3.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3.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

劳动就业工作有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万人,增长1.2%。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5万个,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8.2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66%。

二、农业

2003年,全市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79亿元,增长4.7%。其中,种植业88.19亿元,增长3.0%;林业1.55亿元,增长39.5%;牧业36.88亿元,增长8.5%;渔业23.37亿元,增长3.0%。

农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产量113.88万吨,减少6.4%;棉花产量2.09万吨,增长44.6%;油料产量17.1万吨,减少2.4%;蔬菜产量559.22万吨,增长4.1%。

生态林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造林面积达19.7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9.5%;零星植树816.09万株,增长0.4%;当年育苗面积2431公顷,增长99.9%。

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全年牲猪出栏207.66万头,增长4.7%;家禽出笼4643.84万只,增长8.6%;牛奶产量8.14万吨,增长9.9%;禽蛋产量16.63万吨,增长11.7%;水产品产量37.64万吨,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全年工业增加值598.80亿元,增长13.0%。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即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427.84亿元,增长14.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增加值163.19亿元,增长9.7%;集体经济增加值14.11亿元,下降4.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5.16亿元,增长11.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102.41亿元,增长23.2%。重工业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全年重工业增加值327.30亿元,增长17.8%;轻工业增加值100.53亿元,增长5.7%。轻重工业结构由2002年的1:2.76变为1:3.26。

工业生产销售衔接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45%,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8.0%,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40亿元,增长14.0%;利税总额180亿元,增长15.0%,其中利润76.0亿元,增长17.3%。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87.02万平方米,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06亿元,增长13.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8.28亿元,增长26.7%;更新改造投资147.72亿元,增长15.3%;房地产投资169.55亿元,增长28.0%。

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5.13亿元,增长73.0%;第二产业投资168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投资461.94亿元,增长8.9%。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1.5:24.2:74.3变化为2.3:26.0:71.7。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7.7%,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47.79亿元,增长22.9%,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2.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项目对全市的支撑作用增强。全市50项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171.16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26.5%,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武钢二热轧、普天工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东风本田汽车、神龙公司技改、武钢二冷轧、亚东水泥、阳逻电厂三期工程、农业特色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

五、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1955.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7%;竣工面积682.62万平方米,增长7.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00.24万平方米,增长14.8%;全年销售商品房542.79万平方米,增长20.5%,其中销售给个人493.08万平方米,增长25.5%。房屋销售额112.46亿元,增长29.5%;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072元。商品房空置面积184.12万平方米,下降40.3%。全年存量房交易7.02万起,存量房交易建筑面积636.53万平方米,存量房交易产价35.29亿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克服“非典”影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03.77亿元,增长11.3%;餐饮业零售额107.43亿元,增长14.8%;其他行业零售额42.79亿元,增长17.8%。

住房、汽车、通讯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重点汽车商品交易市场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3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额18亿元,增长60.1%。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3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出口14.81亿美元,增长35.8%;进口16.55亿美元,增长48.6%。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7.62亿美元,增长11.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16亿美元,增长11.2%;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263户,其中当年新批“三资”企业18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