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武汉市统计局

武汉市统计局

2003年3月3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49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60.4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743.07亿元,增长1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6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6.3:44.1:49.6变化为6.0:44.2:49.8。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96.5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83亿元,增长27%。

市场物价低位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除烟酒上涨2.7%、居住上涨1.3%外,食品下降1.0%、衣着下降0.5%、家庭设备下降5.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9.0%、交通和通讯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6%。

劳动就业工作有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0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增长0.3%。全年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7.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98%。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速,向各区下放了226户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整合力度加大,一批国有控股公司重组壮大;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了一批市级审批项目;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农民人平负担比上年减少31.29元,下降3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企业效益不够理想;城镇就业压力较大;农民收入增长仍显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2002年,全市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25亿元,增长5.2%。其中,种植业84.29亿元,增长4.7%;林业0.87亿元,增长24.9%;牧业33.84亿元,增长4.7%;渔业22.24亿元,增长6.2%。

农业结构有所调整。随着农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深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传统的粮、棉、油三大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全年粮食产量121.7万吨,增长1.3%;棉花1.45万吨,减少33.7%;油料17.52万吨,减少3.3%;蔬菜537.15万吨,增长7.5%。

生态林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育苗,营造生态城市,全年新增造林面积8995公顷,增长55.3%;零星植树812.9万株,增长2.1%;当年育苗面积1216公顷,增长77.5%。

畜牧、水产业有所增长。全年牲猪出栏198.3万头,增长3.2%;家禽出笼4277.9万只,增长4.9%;牛奶产量7.41万吨,增长6.0%;禽蛋产量14.89万吨,增长6.9%。水产品产量36.32万吨,增长7.0%;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68.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农村用电量11.2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5%。年末耕地面积21.5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6.5万公顷。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变化,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比重提高,通汽车村数达2073个,占村总数比重上升到100%;通电话的村数2069个,比重上升到99.8%;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1106个,比重上升到5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11.9%。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即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363.8亿元,增长12.6%。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54.10亿元和109.70亿元,分别增长16.8%和0.5%。

工业生产销售衔接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7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70亿元,增长9.1%;利税152亿元,增长4.2%,其中利润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7.19%;亏损企业337户,比上年减少16户,下降4.5%,亏损面24.63%,比上年下降2.34%,亏损企业亏损额8.7亿元,下降11.9%。

重点产业继续发挥较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五大产业基地发展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产业基地完成工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12.7%。以轿车制造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和环保产业成为拉动我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工业增加值分别为60.2亿元、23.1亿元和7.5亿元,分别增长28%、12.5%和32.4%。光电子信息和钢材两大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6亿元和81.6亿元,分别增长2.2%和6.8%。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市共有建筑企业532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4%;建筑企业施工项目12505个,竣工项目7703个;施工面积3020.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03.74万平方米;施工工程优良品率9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570.43亿元,增长12.2%,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95.91亿元,增长18.5%;更新改造投资128.13亿元,增长11.4%;房地产投资132.5亿元,增长14.9%。在基建和更新改造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09.98亿元,增长14.1%。

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65亿元,下降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7.7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4.08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1.8:25.8:72.4变化为1.5:24.1:74.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全市46项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131.40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23.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长江干堤与汉江整险加固、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等工程相继完工。轻轨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进展顺利,绕城公路东北段主线路基工程提前完工。

新开工项目增加,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基本建设施工项目77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77个,新增固定资产150.37亿元;更新改造项目524个,其中新开项目310个,新增固定资产88.42亿元。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2.5亿元,增长14.9%。其中住宅投资98.82亿元,增长14.8%。房地产开发竣工面积633.17万平方米,增长3.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22.73万平方米,增长4.6%;全年销售商品房450.27万平方米,增长10.1%,其中销售给个人393.01万平方米,增长4.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6.81亿元,增长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