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4 武汉市统计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年末,全市累计高新技术企业1237家,累计民营科技企业3200家,比上年增长14.3%,民营科技企业当年实现技工贸收入200亿元,增长32.5%。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6项。文艺创作喜获丰收,市文化系统新创作和演出的剧目获省级以上奖78项,其中,国家奖12项,省级奖66项。话剧《母亲》荣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和第七届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打造出儿童剧《我长大了》、杂技《排椅造型》等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精品。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5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9%和99.77%。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我市分别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年共建设省级文明单位163家,市级文明单位674家。创建文明街(镇)56个,文明社区295个,创建省级文明城区7个,市级文明城区8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镇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药品监督管理新机制初步形成。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8万人,医院病床2.87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11人,病床4.3张。全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为167.91人/10万人,免疫接种率92.5%,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比率为40.0%,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单位比例为7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98.5%。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年开展全市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30次,成功举办了远东四国女足锦标赛、中国武汉抢渡长江挑战赛、武汉市第六届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武汉体育中心投入使用。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第14届釜山亚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获金牌4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64.4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人口出生率7.87‰,人口死亡率5.13‰,自然增长率2.85‰;净迁移率7.77‰。计划生育率98.8%。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年职工平均工资10039元,比上年增长10.6%;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0元,同口径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增长6.3%,其中现金收入2440元,增长10.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0.38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0.482。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16平方米,比上年末提高2.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92平方米,提高1.97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30.15台、空调器115.02台、移动电话60.07部、彩色电视机134.92台、电冰箱101.45台、组合音响32.92套。

社会保障和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稳步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实施。年末,城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单位13400家,比上年增长19.7%;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139万人,增长3.1%。年内全市80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面进一步扩大,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户次数85.68万户次,人次数达226.95万人次,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市居民生活保障费实际发放额1.33亿元,是上年的7.74倍。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计算增幅时以上年年报数为基数。

3、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