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商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便利店10个,连锁经营公司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10.4%。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653个,比上年减少95个。其中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市场90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474亿元,下降3.8%。其中,生产资料成交额48亿元,下降68.2%;消费资料成交额426亿元,增长24.6%。年末,全市商业网点数10.5万个,增长1.9%;商业从业人员53万人,增长4.9%。传统综合性大中型百货商场营业额保持稳定,超市、仓储式商场、平价广场等新型商业业态显示出旺盛生命力,物流公司、加工配送中心、网上超市、电子商务等新的购物形式正在兴起。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下降。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2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出口9.46亿美元,下降19%。以船舶、成套设备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2.6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8.4%。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巩固,自营企业、“三资”企业出口分别为1.66亿美元和1.4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7.5%和15.3%。出口国别和地区达到135个,比上年增加6个。外经贸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组建了武汉恒信国际经贸集团,成立了首家外商独资专业外贸公司,武汉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行。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增长38.6%。外商投资大项目增多,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数为25项,比上年增加6项,投资总额为7.9亿美元,是上年的3.2倍。来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上年的36家增加到40家。“三资”企业稳定发展,全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3895家,其中当年新批141家。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对外签定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数56份,比上年增长5.7%;合同总金额1.05亿美元,增长15.9%;实现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0.64亿美元,增长13.6%。年末在外劳务人员4295人,增长10.4%。在境外兴办企业4家,投资总额500万美元。外经业务涉及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横向经济技术协作稳步发展。全年引进内资72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发展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内资内联企业23家,引进内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19项,比上年增长45.1%。引进驻汉办事机构120家,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大公司驻汉办事机构48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客货运输业平稳增长。全年货物周转量69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其中,铁路422亿吨公里,增长0.3%;公路53.87亿吨公里,增长3%;水运220.82亿吨公里,增长3.8%;航空0.41亿吨公里,下降22.6%。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62.74亿人公里,增长4.9%。其中,铁路177亿人公里,增长8.6%;公路52.62亿人公里,增长2.2%;水运5.9亿人公里,下降40.3%;航空27.22亿人公里,增长4.6%。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56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22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邮政6.5亿元,增长1.6%;电信50.72亿元,增长5.4%。市话局用交换机已装容量222万门,增长16.2%。其中当年新增29万门。年末市话用户数165万户,增长13%;移动电话用户数177.5万户,增长64.4%。市话普及率每百人41部,增长13.9%;城镇电话普及率每百户81部,增长2.5%。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年末武汉热线用户数达到44万户,增长76%。 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设施、旅游景点建设逐步加快,国际、国内旅游均保持较快增长,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长假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市内一日游快速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04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6家。共有客房11984间,床位21981张。全年接待海外游客28.6万人次,增长29%,其中来自港、澳、台地区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游客占45.5%,接待海外旅游者人天数72.8万人天,增长3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1亿元,增长22.3%。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138万美元,增长23.8%;国内旅游收入151亿元,增长21.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50.18亿元,增长2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16亿元,增长28.7%。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2.55亿元,增长26.4%。 金融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4.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94.34亿元,增长19.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2亿元,增长2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18.73亿元,增长13.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20.62亿元,增长8.2%;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65.96亿元,增长75.4%;中长期贷款余额530.37亿元,增长11.6%。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6.41亿元,增长1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6亿元,增长19.4%;寿险保费收入17.8亿元,增长17.1%。全年保险赔付支出7.81亿元,增长13.5%。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4.75亿元,增长31.9%;寿险赔付支出3.06亿元,下降6.7%。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公用设施继续完善。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210.88平方公里。全年改扩建等级公路175.8公里,增长3.4%。28公里内环线已经开通,中环线西段11.4公里建成贯通,加上先期建成的南环段,中环线累计贯通21.9公里,东段北段正抓紧建设;年末,拥有公交线路248条,公交客车1277辆,专线车3909辆,出租车12137辆。城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全年新增燃气用户3.35万户,年末气化率8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环境创新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园林绿化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亮点”明显增多。“两江四岸”亮化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开放式中山公园建成开放,武汉外滩一期、东湖环湖二期及天河梨园线路段整治工程完工,建成开放田田、光谷、武展和绿荫等4个绿化广场。全年城区植树37万株,市区垂直绿化9.47公里。全年新增景观路4条,新增景观路长度40公里。全市拥有公园27个,公园面积544.5公顷。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4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0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