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信阳市统计局

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提高到44.9%。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0.6%,比上年提高35.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223.5亿元,增长40.1%;实现利税16.4亿元,增长90.1%;实现利润8.2亿元,增长205.7%;亏损面明显收缩,年末亏损面下降到2.2%,比上年缩小3.8个百分点。

建筑业继续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0.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建筑房屋施工面积55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竣工面积323.0万平方米,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23464万元,下降27.4%;实现税金总额21442万元,增长2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1亿元,比上年增长52.4%,增幅加快20.1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215.4亿元,增长5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152.0亿元,增长53.9%,民间投资58.3亿元,增长50.7%,港澳台商投资2.9亿元,增长38.1%,外商投资2.3亿元,增长221.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9.0亿元,增长77.1%;第二产业投资42.6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投资163.8亿元,增长72.5%。市外资金引进增势迅猛。全年利用市外投资14.67亿元,增长74.4%。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3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电力工业投资2.1亿元,增长93.5%;原材料工业投资6.9亿元,下降8.0%;轻纺工业投资6.6亿元,增长139.2%;机械电子工业投资5.3亿元,增长244.7%。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迅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0亿元,增长91.3%,其中,住宅投资14.4亿元,增长101.9%。商品房销售火爆。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0.9万平方米,增长97.7%,其中,住宅93.9万平方米,增长105.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确定重点建设项目92个,实际完成投资63.9亿元,占年计划的74.9%。沪陕高速信阳至叶集段、大洪河信阳段治理、G107十里河立交桥改造、S216商城至两界山段改建工程、豫龙100万吨水泥粉末站、维雪啤酒二期扩建、光山县净居寺生态茶叶深加工、华英5万吨熟食一期、罗山县淮河林业中密度纤维板、金鼎化工6万吨合成氨和5万吨甲醇等项目已竣工。大广高速信阳段已超额完成今年的投资计划,东八县天然气城网项目基本具备通气条件,出山店水库、华豫2×60万千瓦机组、弘昌2×30万千瓦燃气调峰电厂、乌龙酒业扩建、金鼎化工60万吨二甲醚一期等重点项目强势推进。中美合资年产25万片铁路铸钢车轮和2600万只活塞销项目落户信阳。

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122.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6.9%。建成投产项目55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58.8%。城镇房屋施工面积777.4万平方米,其中竣工房屋建筑面积472.2万平方米,竣工率60.7%。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新增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0995个,小学校学生席位58650个;铺设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35.5公里;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86.4万平方米;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新增钢材年生产能力120万吨;新增棉纺锭2万锭;新增啤酒年生产能力5万吨;新建公路2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5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持续保持14%以上的增速,消费品市场呈现近年来少有的兴旺势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2.7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4.9亿元,增长1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8.3亿元,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9亿元,增长12.2%;其他行业零售额5.4亿元,增长68.2%。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销售增长12.9%,书报杂志类增长12.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2.9%;通讯器材类销售增长12.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增长12.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3.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93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4.7%。其中,出口总额3310万美元,增长23.5%;进口总额5996万美元,增长154.3%。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全年出口机电产品91万美元,完成加工出口贸易194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41.2%。

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2家,比上年增长20%;合同利用外资金额4589万美元,下降3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379万美元,增长31.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初步核算,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8.6%。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公路、水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38.82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0.3%。其中,公路20.26亿吨公里,下降6.7%;水运18.56亿吨公里,增长7.7%。旅客周转量35.6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3%。其中,公路35.36亿人公里,增长5.2%;水运3185万人公里,增长26.3%。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89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1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9.8万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0.65万门,比上年增长12.5%;固定电话用户96.3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8.6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2.77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86.99万户,其中新增用户7.46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3.3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70747户,比上年增长29.7%。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19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宾馆(三星级及以上)9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3.2万人次,增长53.0%,实现旅游收入6.02亿元,增长50.0%。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强力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取得新成效。鸡公山总体规划修编和红色旅游建设方案编制已经完成,鸡公山、南湾成功创建4A级景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5.40亿元,比年初增加57.95亿元,增长14.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4.12亿元,减少0.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4.34亿元,比年初增加55.1亿元,增长18.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2.31亿元,比年初增加27.34亿元,增长10.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1.13亿元,增长8.4%;中长期贷款余额71.55亿元,增长存贷4.8%。全市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余额9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城市信用社贷款余额17.35亿元,比年初增长30.0%。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9.59亿元,比年初减少13.8%。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1053万元,增长6.5%。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比70.3%,新增存贷比58.8%。